正規的企業管理無法離開會議,晨會、夕會、周例會都可以作為常規會議設定下來,還會有新目標動員會、部門之間的協調會、項目管理進度溝通會,頭腦風暴會議等等。
借用一句話:我們相當多的人每天的生活,不是在開會就是在準備開會的路上。
而且相當多的會議都是老板一個人在滔滔不絕地發表演講,下屬或者耐心傾聽,或者狀態低迷而倦怠,或者走思,形體在內心早就不知飛到哪個爪洼國去了。
企業里的會議是集思廣益還是一言堂?這個問題是很難得到統一的答案的。
本人認為,這種一言堂式的會議已經成為老板唱獨角戲的舞臺,不僅難以起到會議效果,甚至會收到很多的負面效果,所達到的效果就是充分滿足老板的表現欲和成就感,老板用自己的激情點燃自己的夢想,卻難以對整個企業的合理高效運營起積極的作用。
某篇專門論述頭腦風暴主題的文章中,本人提出頭腦風暴會議老板最好不要在場。
本文的核心觀點則在于:除非是創業型的、團隊的管理與執行力相當弱的,以及很多事情需要親歷親為的小企業的老板——否則即使是常規會議,老板最好也不到場,即使到場最好也要盡量做到惜字如金。
老板并不需要跟員工打成一片,融合得天衣無縫,不分彼此,而是要創造與員工之間的距離感。只有距離感才能夠更容易產生威信。
首先,在會議多而冗長的情況下,勢必會降低工作效率。
所謂“話說多了效果不好”——原因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與理解方式,而語言與文字作為意思表示的符號,越多就顯得越復雜,就會越容易產生誤解,同時寶貴的時間在不斷解釋與闡述的過程中流走了,勢必要占據實際執行所需要的時間,并進而影響工作效率。
當我們面對文山會海而抱怨甚至懊惱的時候,還是可喜的現象,畢竟那意味著我們尚且有一定的責任心;而一旦我們對文山會海麻木了,甚至習慣于浸身于文山會海中的時候,就變得相當可悲甚至可怕的事情了,因為那意味著我們開始變得不思進取、隨波逐流了。在強調溝通與協調的企業內外部環境下,我們有太多的時間被用于開會,實際留下用于實際執行的時間就相當有限了。
更為甚者,這種文山會海是由企業老板造成、倡導甚至在不斷強化的過程中的——還美其名曰“創造學習型組織”。
因此,文山會海正是效率低下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