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我連想也沒想過。經你這么一說,我覺得也有道理。”
“現在你應該覺醒,起來斗爭。你比人個頭大,力氣強,腦袋大,還有長鼻子,怎么也不會輸。應該叫人類知道你的厲害。”
鴿子想煽動馴順的大象起來鬧事,然后看著大象怎樣被人類制伏,借以取樂。這樣一來,蒙受更大屈辱的就是大象而不是自己了。
但是,這里有一點估計錯了:大象比預想的更聽話。它認真地考慮了鴿子的意見,頭腦清晰了,渾身充滿了力量。于是它撞毀了柵欄,跑到街上去橫沖直撞,把眼睛看到的、鼻子碰到的東西全給破壞了。一直到挨了幾發子彈,一命嗚呼才罷休。
這樣一來,鴿子們長期的屈辱生活算是結束了,這是值得慶賀的。可是鴿子們在生存競爭十分激烈的其他地方卻難以生活。不到幾天,就因為饑餓而悲慘地死掉了。
故事的哲理
損人利己也是需要智商的。但是在組織中,則大量充斥著損人利己的情況。其根源是自卑與嫉妒,而根源的根源,則往往是無聊。為此,充實的工作,本身就是“保佑”組織文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