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熱正在吸引眾多的激情投身其中。
但說實話,項目選擇上的不慎只會讓自己的選擇成為一道沒落的風景。
不是嗎?
作為某權威媒體和多所大學的創業顧問,經常有人會來咨詢有關創業的問題,他們共同的特點是擁有滿腔的熱情和抱負,卻沒有應對困難的準備,自身的定位不準,項目選擇上缺乏理性和方向,容易輕信他人,缺乏辨別項目的優劣,對今后創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缺乏預警和規避方法。
坦率講,這種出于主觀意識上的創業沖動十有八九是不會成功的。
昨天,一位西安的女士連續發來三封郵件,說她代理了北京一家藥廠生產的蛋白粉和護心膠囊,問我們該通過何種方式打開市場,急迫心情由此可見一斑。
無獨有偶,山東濟南一位男士通過連鎖加盟方式選擇了廣州一家護膚產品,準備走專業線運作,也前來咨詢到底該如何找到快速啟動的良方。
他們告訴我說手里的資金不多,想請教如何通過低成本營銷快速占據市場制高點,當然,作為低成本營銷理論的倡導者和實踐者,我們藍哥智洋機構曾幫助海內外眾多成長型企業規避了紅海的血腥廝殺而進入到充滿活力和希望的藍海,因此,針對他們提出的問題給予指點是毫無問題問題的,只是在了解其運作情況時產生了疑問。他們反復考慮既然選擇了廠家提供的產品通過自身的能力和資源進行運作碰到了問題,廠家應該給予這些代理商和加盟商以切實可行的幫助和指導啊,這其實應是一種責任,作為廠家應該告訴商家需如何規避風險,應如何根據區域不同特點量身定做有效實用的方法,讓商家盡快找準自己的路,掙到自己的錢。
反之,僅僅通過廣告 宣傳收取了商家代理費,而不管不顧后續的貼身服務,那不僅對創業人士是種傷害,對自身的品牌傳播也是一種損害。
事實上,在我所了解的過程中,他們均沒有得到企業妥善貼心的服務,如果說售前服務有的話,那售中、售后服務就非常欠缺和蒼白了,在我看來,這恰恰才是關鍵之所在。由此我不僅為他們擔憂起來,對一個企業產品了解不深不透,僅僅憑著幾期廠家發布的廣告和對方人員的賣弄和誘導(當然不用說上面描繪的錢景非常誘人),再加上自身感覺不錯,有時甚至會想,產品萬一賣不出去,自己包括周圍親朋也能慢慢消化,這下好了,于是一手交錢一手產品,等到真正開始市場運作才發現,現實遠比想象的復雜,他們立馬傻眼了,怎么辦?
說來說去,怪他們經驗不足嗎?不是。缺乏理性和審慎的態度,不是圍繞市場需求做文章,而是我認為行,我認為可以,市場就應該賣得動,這樣行嗎?
實在是玩笑開得太幼稚了。
有時想想,雖然創業很誘人,但也為一些有志創業的人士擔憂。
中國的企業為什么平均壽命只有2.9歲,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每年新增不少的若干企業因種種因素崩盤,把企業平均壽命直線下拉,事實上如果不是新增企業的增多,中國企業的壽命應該比2.9年長。
2.9年不是企業的錯,更不是新增企業的錯,而是我們有著太多的企業不懂“企業”就敢做企業,有著太多的企業還不懂管理卻敢四處納賢,別人創業能成功,他的學歷、能力、資源都不如我,憑啥我就不能做起來,別的產品那么垃圾也能賣出名堂,我這么好的產品市場份額一定會超過他。
于是乎,狂熱、感性主宰了自己的思維,太多的理想色彩就像泡沫一樣。企業的本質從一開始已經被扭曲,不是市場需要我做什么,而成了我能做什么我就干什么,似乎自己的直覺和判斷從未有閃失都是滿足市場需求式的拍腦袋決策,這樣場景在眾多的創業人士中是比比皆是啊。
為此,作為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創始人,我真誠告誡一些有志創業的人士,在開始財富之旅前,一定要對自身有個客觀認識,準確定位,當前市場并不缺產品,所缺的是獨到的方法和創新理念。如果對選擇什么樣產品拿捏不準,不妨尋找專業機構來請教和咨詢,千萬不能自以為是,要知道,選擇項目的不慎會使自己死得快,更是創業的悲哀啊。
所以,就拿保健品來說,全國四千多家保健品企業生產有10000多種產品,但真正在市場上流通并叫得出名字的也就二百多種,絕大多數都藏之深閨人未識。而在這有限的產品里,功能的趨同性和同質化相當嚴重,因此,創業者如何選擇好產品就成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