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烏克蘭一位風電行業協會負責人表示,風電機組被證明是烏克蘭一個產生關鍵價值的戰術優勢。
這位負責人聲稱,風機已被證明是敵方導彈更難瞄準的目標。隨著俄羅斯導彈一個接一個地摧毀烏克蘭的發電廠,風電場在空襲的“集中破壞”中卻保持了屹立不倒,顯示出其相對于傳統能源在軍事上的優勢。
自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羅斯已通過導彈和無人機摧毀了烏克蘭至少一半的電力供應能力,導致全國停電。在此之前,烏克蘭擁有約55GW的發電總容量,主要通過核電廠和熱電廠實現。據官方估算,這一數字已降至20GW以下。
但是,雖然俄羅斯導彈可以通過一次次打擊“殲滅”熱電廠、水電大壩甚至光伏電站,但“它無法摧毀整個風電場,”烏克蘭風能協會(UWEA)主席安德烈·科內琴科夫表示。
他說,從軍事角度來看,由于風機分散分布在很遠的距離上,風電場已經顯示出“對持續出現的無人機和導彈襲擊,具有的非凡彈性。風電機組具有分散性,可以抵御單次導彈襲擊可能對熱電廠造成的集中破壞。”
“在最艱難的時期,風電機組屹立不倒,預示著穩定、希望和新生。”
風機的優勢“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風電場并沒有毫發無損地逃脫俄羅斯對烏克蘭能源基礎設施的打擊。
科涅琴科夫說,無人機擊中了葉片,導彈瞄準了機艙。這包括1月份發生的一起風電場被襲事件,當時敖德薩南部地區的GE風機在無人機襲擊中被炸毀。
但是,盡管有報道稱共計11臺風機被損壞或摧毀,但這只是烏克蘭安裝的700多臺風機中的一小部分。
科涅琴科夫說,即使風機被拆除,也會對能源生產產生“純粹的連鎖反應”,這與集中式發電站被毀造成的災難性停電形成鮮明對比。
“風機的安裝速度,也進一步凸顯了其在戰時場景中的優勢。”他說。
風機的安裝速度可以“超過熱電廠漫長的重建,確保快速恢復民用和軍事行動所必需的能源供應。”
他說,風電相對于化石燃料的經濟優勢“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風機不需要燃料,使各國擺脫了“脆弱供應鏈的束縛”,并促進了國家安全。其維護成本很低,對環境也更好——“即使在戰爭的喧囂中,這也是一個無聲的福音”。
科內琴科夫“強烈建議”,在可能的情況下,應該使用新的風電場取代被摧毀的熱電廠。
在戰時安裝風機的可行性如何?
理論上熱電廠應該被風機取代是一回事,現實情況是另一回事。
烏克蘭在戰前已達到近1.7GW的風電裝機容量,不包括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以及克里米亞部分地區的風電裝機容量,風電市場約有一半參與者是外國公司。
但現在這些公司對投入更多資金持謹慎態度,因為俄羅斯的導彈可能會使其投資付諸東流。
除了人身安全外,科內琴科夫還表示,開發商還強調了為此類高風險項目獲得融資和戰爭保險的困難,后勤問題和冗長的許可程序。
然而烏克蘭風電開發工作并沒有完全停止。該國最大的私營電力生產商DTEK于去年12月與維斯塔斯簽署了一項協議,在距離前線不遠的地方擴建一個384MW的風電場。
烏克蘭唯一的整機商從前線轉移到該國西部相對安全的1500公里后,重新開始生產。在那里它正努力為一個80MW的風電場供貨,這將是外喀爾巴阡山地區的第一個風電場。
科內琴科夫說,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烏克蘭目前對風電裝機容量的限制很小,使其成為“投資的好時機”。
他還強調了“幾乎整個國家的可融資風電潛力”,以及烏克蘭“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這一事實,擁有“大量可用勞動力資源”。
還需要什么支持?
科涅琴科夫說,要“以國家對電力需求的速度”安裝風機,關鍵是找到一種能夠承受戰爭蹂躪的金融和商業投資模式。
他說,風電場的電力需求有足夠長的“保證承購”,以便投資者收回貸款和利息。
目前烏克蘭的可融資承購商數量“非常有限”,只能覆蓋該國所需發電量的一小部分。此外,那些有金融能力的人還沒有準備好對其進行長期承諾。
烏克蘭去年敲定了為電力供應商建立差價合約機制的立法。但科涅琴科夫表示,這尚未實施,因為烏克蘭目前缺乏“提供國家支持的能力”。
UWEA提議創建一種臨時金融工具,“通過保證電力的底價為貸方提供確定性”。
他說,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機構、國內支持者和烏克蘭政府將不得不設立一個基金來支持這一點。
最終,科內琴科夫表示,用可再生能源重建烏克蘭的能源基礎設施“不僅僅是一種實際需要”,在“戰時的陣痛”中,風機已成為“希望和復原力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