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政府新聞發言人等同志介紹2023年全省經濟社會運行情況。

會上,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崔霞表示,省委、省政府把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作為工作總抓手,突出綠色低碳、示范先行,“一業一策”推動石化、鋼鐵等主導產業集約集聚、提檔升級,提速發展數字經濟、高端裝備、“新三樣”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邁上快車道,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新優勢、新增長點加速集聚。
一是傳統動能優化提升。按照“減量整小上大、減油增化延鏈”思路,研究制定全省石化規劃布局總體方案,統籌謀劃7個事關全省長遠發展的重大石化項目,齊魯石化魯油魯煉項目取得實質進展;加快推進沿海鋼鐵基地建設,日鋼產能承接一期項目投產,永鋒鋼鐵臨港二期項目開工建設。實施“兩高”企業能效改造提升,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產能占比超過32%,提前完成“十四五”任務目標;出臺煤電行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完成大型煤電機組“三改聯動”1774.5萬千瓦。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2508個,工業技改投資增長9.4%。
二是新興產業加快成長。按照“國家有需要、山東有基礎、未來有空間”的原則,指導各市提速布局新產業新賽道,集中培育32個省級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15個省級未來產業集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達到210家、數量居全國首位;萬華新材料低碳產業園、精益碳纖維、鵬輝能源儲能電池等引擎性項目加快建設。
三是數字賦能成效明顯。深入實施數字產業化“十大工程”、產業數字化“八大行動”,謀劃推進100個重大數字產業項目,新獲批國家級“雙跨”平臺3個,開通全國首個數據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全省信息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增長10%以上。累計建成5G基站20.2萬個,新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7萬個、總量達到35萬個,全省千兆用戶達到1176萬戶,數字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四是新能源提速發展。把能源轉型作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加快推進“五大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建成投運首批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渤中B2、半島南U1一期等海上風電項目,1000萬千瓦項目納入國家第三批大型風光基地;250萬千瓦海陽核電二期工程全面開工,石島灣擴建一期項目獲得國家核準,核電在運和核準在建裝機規模達到1180萬千瓦。全年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1934.9萬千瓦、總規模達到9395.8萬千瓦;新型儲能規模達到398.3萬千瓦,穩居全國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