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界衛生組織牽頭發布的2023年版《追蹤可持續發展目標7:能源進展報告》顯示,全球仍有6.75億人無法獲取電力,23億人依賴有害的燃料做飯,世界并未處于到2030年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7(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的正軌之上。
這份報告由可持續發展目標7的五家托管機構共同完成,包括國際能源署、國際可再生能源署、聯合國統計司、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
可持續發展目標7是要確保人人獲得負擔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報告指出,在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程過半之際,雖然全球取得了可再生能源消費比例增長等進展,但這并不足以讓可持續發展目標7得以按時實現。
可再生能源轉型不均衡
數據顯示,可再生電力在全球消費中的占比從2019年的26.3%增長到2020年的28.2%,這是自2015年開始跟蹤可持續發展目標進展以來的最大單年增幅。報告還指出,全球能源危機預計將繼續刺激可再生能源的部署以及能源效率的提高,一些政府的政策已經表明將為此增加投資。
但報告同樣發現,在2021年用于支持發展清潔能源的國際公共資金當中,流向發展中國家的為108億美元,比2010年至2019年的平均水平低35%,僅為2017年峰值264億美元的40%左右;而且資金只掌握在少數的發展中國家手中,其中19個國家就占到了八成的資金承諾。
對此,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干事拉卡梅拉(Francesco La Camera)強調,“至關重要的是,多邊金融機構要在世界各地更公平地引導資金流動,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和相關實體基礎設施的建設。”
電力供應“不讓任何人掉隊”
報告同時指出,從2010年到2021年,世界可獲得電力供應的人口占比從84%增長至91%,即超過10億人在此期間獲得電力;但在2019年到2021年,這一增長趨勢有所放緩。
數據還表明,2021年,撒哈拉以南非洲仍有5.67億人沒有用上電,占全球無法獲取電力人口的80%以上。同時,全球還有多達23億人繼續使用具有污染性的燃料與方法做飯,其中大部分人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亞洲。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統計司司長施魏因費斯特(Stefan Schweinfest)表示,“在電力的獲取和清潔烹飪方面,地區之間仍然存在巨大的鴻溝;這應當成為行動的重點,以確保不讓任何人掉隊。尤其需要向最不發達國家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提供投資,以確保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7取得更公平的進展。”
清潔烹飪關乎健康問題
報告還提醒,不斷增加的債務和不斷上漲的能源價格正在使普及清潔烹飪和電力的前景變得更加黯淡。根據目前的預測,如果不采取進一步行動而保持現狀的話,那么到2030年,將有19億人無法進行清潔烹飪,6.6億人沒有電力供應。
報告明確指出,這些鴻溝將對最脆弱人口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并加速氣候變化。根據世衛組織的數據,使用具有污染性的燃料和技術引發的疾病每年要奪走320萬人的生命,因為這樣做會增加家庭空氣污染的毒性。
據悉,今年7月11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可持續發展高級別政治論壇期間,這份報告將被提交給與會的最高決策者。報告作者敦促國際社會和政策制定者維護目前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7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時推進結構性改革,并繼續把最需要支持的脆弱國家作為戰略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