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央電力局周三發布的最新《國家電力計劃》表示,印度在未來五年內將不再建造新的煤電廠,以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該計劃是印度朝其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即到2030年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其能源結構中的份額,到2030年將其非化石燃料能源產能提高到500千兆瓦,到2070年實現凈零排放。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在2021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宣布了這些目標。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印度今年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僅次于中國和美國的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國。
《國家電力計劃》每五年發布一次,概述印度的發電戰略和重點事項。印度在過去依賴煤炭,然而其最新電力計劃表示,將建設8600兆瓦的電池存儲系統,并且不考慮投資新的天然氣發電廠。
該計劃稱,雖然天然氣發電產能巨大,而且現代聯合循環燃氣輪機的效率較高,約為55%,而燃煤發電廠的效率為40%,但“天然氣發電站卻給印度帶來損失”。文件稱,這是因為印度國內天然氣供應“不足”,而且進口液化天然氣價格“非常高”。由于印度的天然氣優先用于化肥生產,發展農業經濟,導致天然氣的生產和供應跟不上包括電力部門在內的天然氣需求的增長。
該計劃稱,隨著可再生能源逐漸并入印度的能源結構,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可能會帶來諸多挑戰。其中一個挑戰是為電網提供支持,特別是在太陽能減少和負荷增加的高峰時段。天然氣發電廠可以在電網穩定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為將可再生能源發電整合到電網中提供急需的平衡電力。
該計劃指出,在發現阿薩姆邦和古吉拉特邦的氣田之后,印度天然氣行業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發展,并在1970年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ONGC)發現南盆地氣田后發揮重要作用。之后,印度允許私營公司與國家石油公司的合資企業勘探天然氣,后來允許所有外國企業參與勘探。
印度電力部的數據顯示,煤炭發電和褐煤發電分別占該國發電量的49.3%和1.6%,天然氣發電占6%,非化石燃料發電占41.4%,其中包括水力、風能、太陽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