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哈薩克斯坦將迎來獨立30年,2022年1月,迎來中哈建交30年。在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節點,哈薩克斯坦《今日絲路》報日前開辟“中哈30年:回顧與展望”系列報道,梳理30年來中哈兩國經濟、人文、科技等各領域合作重要成果,同時展望新時期,中哈兩國進一步開展務實合作所面臨的新機遇……
今年是哈薩克斯坦獨立30周年,中哈兩國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的時間也快30年了。并且,從官方數據來看,雙方的經貿往來成績喜人。
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哈薩克斯坦與中國的貿易額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長了4%。納扎爾巴耶夫基金會下屬的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IMEP)代表稱,去年全球供應鏈的中斷使大多數國家的貿易額減少,在這種情況下,中哈貿易額仍逆勢上揚,達到了154億美元。
中國-哈薩克斯坦合作有何新潛力?他這樣說
2021年第一季度,兩國貿易額繼續呈現出增長態勢。今年1-4月,雙邊貿易額突破50億美元,同比增長10%。
中國是哈薩克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數據顯示,2005年至2020年,中國對哈投資總額超過192億美元,哈薩克斯坦對華投資約6.7億美元。
同時,聯合基礎設施項目的發展也使兩國在過境運輸方面受益。2020年,過境運輸量增長17%。運輸了90多萬個集裝箱。其中,90%以上為中歐班列貨物運輸。
以上數據總體呈現出中哈合作的積極動態,但今天我想談談那些雙方還未充分利用的經濟合作潛力。尤其是一些哈薩克斯坦專家對此的看法。
中國向哈薩克斯坦輸出的是高科技產業
對于“中國正在將過時的工廠遷至哈薩克斯坦”的成見和傳言,哈薩克斯坦當局已不止一次作出澄清和解釋。尤其是工業和基礎設施發展部、外交部和其他相關部門,已正告那些散布謠言的人,在哈薩克斯坦需求最大和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領域力正在創建的是新型現代化產業。那些談論所謂“從中國轉移產業”的人扭曲了“從中國轉移生產技術”的概念。與中國的合作旨在轉讓中國的生產技術,眾所周知,技術轉讓是國際慣例。這些項目也得到國際專家的肯定,全都符合現代工業標準。
據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的專家預測,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顯然,只有擁有最具突破性技術的國家才能實現這樣的騰飛。因此,一些分析人士明確指出,中國技術和設備早已今非昔比。令人遺憾的是,如今仍有一些人用幾十年前對中國工業發展初具雛形的刻板印象來思考問題。
當然,中方在哈薩克斯坦經濟投資的有效性仍是我們的關注焦點。早前曾有觀察員稱,中國投資者對原材料行業更感興趣。那么先前實施的中哈產能合作項目現在情況如何呢?
政治學家安東·布加恩科稱,這些項目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初加工領域,而非投資合作初期的石油和原材料領域。
他指出,“我們已在生產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產品,并有很多例證表明,與中國聯合創建的項目讓地區經濟發展得以改觀。”
例如,在北哈州建立的菜籽加工和菜籽油生產創新企業,這個與中方合作伙伴共同建立的企業,為當地種植菜籽的居民帶來了不錯的收入。
在圖爾克斯坦州建成了與中國合作的馬奶和駱駝奶加工項目(金駱駝),由于使用了新技術以及產品獨有的藥用價值,使“哈薩克斯坦制造”品牌得以出口,受到廣大外國消費者的歡迎。
得益于從中國吸引的投資,奇姆肯特煉油廠實現了現代化改造。如今成為一個超現代的技術綜合體,生產的各種石化產品不僅滿足了哈薩克斯坦市場需求還出口國外。
今年6月20日,由中企承建的札納塔斯風力發電站全面投產,目前已滿足數萬戶家庭用電需求,哈薩克斯坦南部能源供應形勢總體有所好轉。
中國-哈薩克斯坦合作有何新潛力?他這樣說
札納塔斯100MW風電項目是目前中亞規模最大風電項目。
中國投資為哈薩克斯坦的工業現代化做出了貢獻,哈薩克斯坦金融分析師拉蘇爾·里斯曼別托夫對此表示贊成。
截至2021年6月,在哈薩克斯坦注冊登記的中資企業共有2705家。
拉蘇爾表示,中方投資的項目整體來說都是在盈利的。同時指出,在哈薩克斯坦,中資和中哈合資企業大多為貿易領域的企業。
拉蘇爾說:“營收最高的中企主要從事礦產開發,雖不敢說他們的盈利水平遠高于或低于市場平均水平,但他們的運作都符合平均指標。”
對于55個中哈產能合作項目,拉蘇爾承認中國積極在哈薩克斯坦建設工業設施。作為優勢,哈薩克斯坦將有機會實現快速的工業現代化和解決就業問題。
他說:“在今后的勞動力市場上,會出現一批高端技術骨干。因為通過聯合實施工業項目,可以為我們自己培養技術人員。”
拉蘇爾強調,讓先進的高科技產業進入哈薩克斯坦非常重要。
中國的數字化成就值得哈薩克斯坦借鑒
據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早前發布的數據,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接近36萬億元(約合5.5萬億美元),占全國GDP總量的36%以上。因此,數字經濟不僅成為國家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成為創新發展的一種驅動力。
中國-哈薩克斯坦合作有何新潛力?他這樣說
對此,有專家在分析中哈長期合作歷程時提出,中國的數字化成就非常值得哈薩克斯坦借鑒。
尤其是政治學家安東·布加恩科曾在Ekonomist.kz平臺上強調,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在數字現代化、構建數字系統、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方面的世界領先地位,對哈薩克斯坦有著直接影響。中國在眾多數字行業都已成為先驅,成為包括哈薩克斯坦在內的其他國家發展數字經濟的典范。
據研究人員介紹,中國的數字化成就能讓我們更清醒地評估哈薩克斯坦在該領域取得的成果。中國政府為數字化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必要條件,然后將其成果用于國家。
據布加恩科介紹,與中國不同的是,哈薩克斯坦國企和私企(大中小型企業)的數字化實施速度不同。IT 技術在各個經濟部門的覆蓋率不一致,存在將來出現數字化不平等的隱患。新冠疫情危機也暴露出哈薩克斯坦數字化領域的弱點。
“哈薩克斯坦的政府服務能力能夠滿足電子數字簽名的在線登記和社會福利的發放,但在利用‘大數據’制定防疫措施和掌握市民交通出行動態方面能力不足,”他說。
并且,在嘗試提供在線教育和其他社會服務時發現了許多缺陷。哈教育部認為,這主要是由于電信基礎設施難以支撐超過 250 萬得用戶進行流媒體播放。
同時,中國的經驗表明,利用數字技術進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抗擊疫情,同時可以節省國家資源,并有選擇地加以利用。
連接中歐哈薩克斯坦過境運輸潛力巨大
在中哈伙伴關系的熱點問題中,其中一個就是哈薩克斯坦該如何利用自己在中歐鐵路貨運中的過境潛力,以及在過境服務市場的經營權。例如, 2020年,出現了一條繞過哈薩克斯坦通往烏茲別克斯坦的新的競爭性運輸走廊。
中國-哈薩克斯坦合作有何新潛力?他這樣說
關于這個問題,哈薩克斯坦專家拉蘇爾·里斯曼別托夫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他說:“以前,只有不到2%的中歐貿易運輸經過哈薩克斯坦,現在這一數字正在不斷增加。哈薩克斯坦鐵路公司以及其他運輸機構正在研究如何提高效率。由吉爾吉斯斯坦繞過哈薩克斯坦通往烏茲別克斯坦新運輸走廊的出現,會讓哈薩克斯坦在競爭環境中學會更加有效地開展。我們必須明白,如果我們不提高該領域的服務質量,運輸就不能成為可靠的利潤來源。哈薩克斯坦不僅需要開發其過境潛力,還要提高服務質量,使過境路線多樣化以增強其可靠性和吸引力。”
事實表明,哈薩克斯坦正在開展必要的工作,加強中歐過境運輸鐵路線的潛力。
“到 2025 年,第二條軌道將建成,多斯特克-莫因特圖鐵路段將全面電氣化。今后,這個方向的吞吐量將增加5倍”。8月初在土庫曼斯坦舉行的中亞國家首腦磋商會議上,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表示,該項目投資將為22億美元。
他補充說,現有的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鐵路也提供了巨大的機遇,這是通往海灣國家的最短路線。
據托卡耶夫總統介紹,該地區每年不斷增長的貨物運輸量決定了開發泛亞鐵路南部走廊的必要性。例如,達巴扎-馬克塔拉爾鐵路的開通將使貨物運輸時間縮一半。馬扎里沙里夫-喀布爾-白沙瓦鐵路建設項目打開了進入南亞市場的大門,也被認為是有希望的。
“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港口容量潛力巨大。過去三年,跨里海航線的集裝箱運輸量增長了13倍。哈薩克斯坦計劃以阿克套港為基礎,打造世界領先運營商參與的集裝箱樞紐,我們對區域內交通運輸發展的互利合作持開放態度。”托卡耶夫表示。
本文首發于第136期哈薩克斯坦《今日絲路》報俄文版 作者 馬尚洛 編譯 項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