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吉林省棄風率下降35.5個百分點。4月24日,在國家能源局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棄風大省吉林交出的數據成為“棄風限電嚴重地區形勢均有所好轉”的有力佐證。采訪中,多位行業分析人士更是預測,在下一輪風電投資預警中,吉林省有望擺脫“紅色禁令”。
在記者日前獲悉的《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2018-2020年)(征求意見稿)》中,吉林省作為重點地區提出了“2018年棄風率力爭控制在15%以內,2019年力爭控制在12%以內,2020年10%以內”的目標。
去年同期,吉林省以高達44%的棄風率位居全國之首。自2016年國家能源局啟動風電投資監測預警機制以來,吉林省始終處于紅色預警區域,至今還戴著“暫停開發”、“暫停核準”、“暫緩建設”的“緊箍咒”。本地消納能力弱、系統調峰能力差等都是造成當地風電消納難的主要原因。
中國煤控項目、華北電力大學課題組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電力系統靈活性不足是吉林省棄風的主要原因。熱電聯產機組占比高,供熱期為了保證民生供熱實行以熱定電方式運行,系統最小出力難以壓縮,導致大風期風電發電空間有限。大風期與供熱期重疊且具有反調峰性等特點,進一步加劇了調峰難度,需要通過大量棄風來調峰。
一季度正值采暖旺季,吉林省的棄風狀況卻得到大幅改善。“去年開始對紅色預警區域采取嚴控政策,即便是已經核準的都要暫緩建設,吉林省棄風率下降35.5%說明政策效果已經顯現。”卓創資訊風電分析師馮海城表示,在風電項目減少的同時,本地消納以及電力外送都得到了較好的提升和改善。今年2月,扎魯特旗—青州特高壓直流工程投產運行。截至3月末,吉林省共輸出包括風電和光伏在內的清潔能源17.8億千瓦時。這些都成為吉林省棄風緩解的重要原因。
在《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中,吉林省促進清潔能源消納的措施已經明確。在加大煤電靈活性改造力度方面,力爭在2018年煤電靈活性改造規模累計達到350萬千瓦,2019年改造規模累計達到800萬千瓦,2020年達到1330萬千瓦。同時大力推動電能替代,發展風電供暖、電制氫等靈活負荷,2018-2020年,年均新增電能清潔供暖面積500萬平方米以上。
此外,與吉林省相仿,在一季度的運行數據中,黑龍江省的棄風率也下降了27.8個百分點。從2016年、2017年的紅色預警到2018年的橙色預警,如今也同樣提出了“2020年將棄風率力爭控制在10%以內”的消納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