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調整
分散式、海上風電或成風口
隨著風電開發布局進一步優化,我國中東南部地區風電建設將邁入常態化。2017年,山東、河南、陜西、山西新增裝機均超過100萬千瓦。中東南部地區風電新增裝機占全國新增裝機容量的比例由2015年的23.1%,提高到2016年的46.7%和2017年前三季度的47.3%。截至2017年底,中東南部地區裝機總量占全國風電累計裝機的25.6%。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2017年風電新增裝機向中東部等低風速地區轉移,低風速風電開發開始破局。依托技術進步和運維創新,低風速風電開發效益顯著提高,年平均風速5米/秒左右的風電場年利用小時數可以突破2000小時。”
由于我國風能資源和用電負荷的逆向分布,中東南部低風速區域將是分散式風電項目建設的主戰場。對于已告別“野蠻生長”階段,亟須提升發展質量和優化布局的中國風電產業而言,發展分散式風電是提高風能利用率、推動產業發展的必然需要。但目前分散式風電在我國風電裝機總量中占比不足1%,發展水平滯后的同時,也預示了其巨大的發展潛力。
在早前發布的《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中東部和南方地區的分散式風電開發就是一大重點。2017年,《關于加快推進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建設有關要求的通知》《關于開展分散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等政策下發,提出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不受年度指導規模的限制、規劃建設標準及加強規劃管理、推進分散式風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等多項利好政策,各地方政府紛紛積極響應。
目前,新疆、內蒙古、河南、河北等地均出臺相關文件加快分散式風電的開發建設,一些主要發電企業及中東部的重點省份也提出明確的分散式風電項目計劃。業內人士稱,2018年,分散式風電或迎來快速發展元年,類似于2017年的分布式光伏,很可能持續超出市場預期,貢獻可觀裝機增量。
與此同時,海上風電的開發也在如火如荼地推進。2015~2016年,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分別為36萬千瓦、59萬千瓦,截至2016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吊裝容量僅為163萬千瓦,規模較小。2017上半年,海上風電招標已達到207萬千瓦。
這預示著,伴隨我國海上風電電價政策明確、建設成本持續優化、配套產業日漸成熟,海上風電將步入加速期。統計顯示,2017年,核準和新開工的海上風電項目規模均達到400萬千瓦。江蘇、福建等地的一批大型海上風電項目陸續投運,大大提振了業界信心。
《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
到2020年,全國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力爭累計并網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海上風電將是風電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秦海巖表示,在政策力推和行業信心的激勵下,預計2018年海上風電裝機有望達到150~200萬千瓦,呈高速增長態勢。
從追求發展速度到追求發展質量,從追求裝機容量到追求電量,從集中大規模開發到分散式開發建設,從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到注重效益和環境并存……我國風電行業呈現出回歸理性的發展趨勢。2018年,是“十三五”的發力之年,風電行業將整裝旗鼓,蓄勢待發,以變革之勢開啟下一個輝煌的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