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資源整合、產業聯合、資本融合、產學研合作,推動如東風電制造產業技術創新,做長做優如東新能源產業鏈條,形成風電場建設、風電裝備制造、風電配套產業、風電運營在內的大風電產業協同發展和自律體系,到‘十三五’期末,風電并網裝機容量達到250萬千瓦,新能源裝備產業實現年應稅銷售超200億元,把如東打造成為國家級風電裝備制造基地。”如東縣委書記詹立風說。
資源換投資,投資帶產業,產業促轉型,如東致力于推進風電配套產業發展,通過招商引項目、出臺綜合扶持政策、筑巢引鳳,提升產業配套能力。
江蘇海裝、江蘇明陽等一批行業領先的裝備企業,先后落戶如東,并建成投產。扶持中天科技、江蘇海力等本地設備制造企業創新發展,引進三一重能、保利協鑫、重通葉片等風電設備制造項目和能源開發項目,逐步形成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發展集約的風電產業發展格局,產業規模快速提升,風電設備產業基地已經具備年產500臺(套)風機整機、800臺(套)塔筒、200臺(套)海上風機導管架和單樁、5萬公里海纜的生產能力。到11月底,如東新能源及裝備配套產業應稅銷售達92億元,占全縣工業應稅銷售的13%,成為江蘇乃至華東地區領先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
“今年以來,如東風電產業風生水起,裝備制造業一路奔跑,這是如東產業轉型超前謀劃的結果。”省能源局新能源處處長唐學文說,“十三五”期間,江蘇“海上三峽”裝機容量建設規模為1000萬千瓦,其中,南通裝機容量450萬千瓦,如東占了一半多,裝備產業發展機遇巨大。
如何搶抓眼皮底下的產業大蛋糕?如東把研發機構搬到風電產業集群來,風機研發科研院所、風電企業、裝備制造企業、設計機構、物流企業和金融強強聯手,抱團作戰。在如東風電聯盟成立當日,在風電裝備制造領域擁有國家182項發明專利的三一重型能源裝備有限公司,向成員單位毫無保留地推廣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并達成12項合作意向。
“我們將在聯盟企業深度推進合作,引導聯盟會員資源互補,完善產業鏈,實現互助共贏的發展目標。”當天,江蘇海力風電設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許世俊被選為如東風電產業聯盟理事長。許世俊告訴記者:“下一步,如東將主要在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實現創新突破,構建集風電設備研發、制造、安裝、維護于一體的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國際競爭力。”(楊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