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至29日,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夫婦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他登基后作為國王首次訪問中國,也是對習近平主席去年訪問荷蘭的一次回訪。外交部歐洲司司長劉海星表示,此次訪問,顯示了荷蘭王室和政府對中荷關系的重視,將進一步推動中荷兩國在各領域的務實合作。
10月25日至29日,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夫婦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他登基后作為國王首次訪問中國,也是對習近平主席去年訪問荷蘭的一次回訪。外交部歐洲司司長劉海星表示,此次訪問,顯示了荷蘭王室和政府對中荷關系的重視,將進一步推動中荷兩國在各領域的務實合作。
“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超過10萬億美元,而荷蘭經濟規模不足1萬億美元。但是,在產業國際競爭力上,荷蘭等西歐國家在很多領域仍然比中國更有競爭力,更有實力。中荷兩國如果能加強科技研發以及金融等領域的互相合作,那么對于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對于荷蘭的市場開拓都有重要意義。”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研究員馮立果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荷蘭國王此次訪華,中荷雙方簽署了15份中荷政府間還有商務合作協議,兩國務實合作,更進一步。
國家主席習近平26日在人民大會堂同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舉行會談時指出,近年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荷關系日趨成熟。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已經成為主旋律。我們共同確定的開放務實的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建設穩步推進。
“現在全球經濟進入一種新常態,中歐經濟增長速度下滑,荷蘭受歐貸危機影響,經濟波動比較大。對于荷蘭來說,提升經濟增速和創造新就業的機會,具有一定的緊迫性。對于中國來說,最核心的挑戰在于要創造新的增長動力,即大力提高技術進步對增長的貢獻,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雙方合作找到一些結合點,實現各自目的。這次荷蘭國王訪華,應該主要是為了促進中荷兩國的經濟合作關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研究員,《世界經濟年鑒》編輯部主任劉仕國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劉海星表示,荷蘭是中國在歐盟的第三大貿易伙伴,中荷經貿合作發展良好,單是今年1月到9月,中荷兩國的貿易額已經達到了500億美元。荷蘭國王此次訪華,將進一步拓寬兩國在傳統和新興行業的合作領域。
資料顯示,中荷在農業合作方面發展前景廣闊,作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業出口國,荷蘭在農產品開發、培育、生產、管理以及營銷等方面有著一套相當成熟的體系,乳業、花卉業也在中國聲名遠揚。25日下午,國王王后到訪的第一站就是參觀了位于北京順義的中荷奶業發展中心。
劉海星表示,荷蘭是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中國也是農業大國,所以在農業領域兩國可以有很多合作。
馮立果表示,荷蘭的農業總體上比較發達,因為荷蘭食品和農產品的食品安全標準比較高,所以荷蘭的農業企業在全世界食品領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荷蘭和中國農業領域加強合作,對于提高中國食品安全程度,提高品牌的美譽度,都有一定好處。
眾所周知,荷蘭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去年3月中方表示歡迎荷蘭擴大奶制品對華出口,更進一步促進了中荷之間在乳制品產業上的合作。此次中國之行,農業、農產品產業,尤其是乳制品產品,是荷蘭國王訪問的重點議題。
劉仕國告訴記者,今年4月1日,歐盟取消了實施31年之久的牛奶配額制,各國的奶制品生產供應市場合作潛力巨大。歐洲地區自身的奶源市場比較成熟,但增長空間有限。中國是一個新興市場,奶產品需求旺盛,增長速度快,像愛爾蘭、瑞士等國都有意拓展中國市場,荷蘭也是搭上這班車。同時,荷蘭的奶牛養殖業也很有特色,品種多、奶產品、奶產量也比較高。所以荷蘭和中國在奶業領域包括奶牛養殖業都有巨大的合作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