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聯網方案作為一個統攬全球的能源低碳化方案,為世界各國合作推進氣候變化進程,從技術視角提供了一種可能方案。
能源互聯網是《第三次工業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在他的設計中,能源互聯網把互聯網技術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將全球的電網變成能源共享網絡,實現由集中式化石能源利用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轉變。里夫金也論及洲際共享能源的可能性:“當地球的一半處于黑夜時,富余的能源可以通過互聯網智能地轉移到處于白晝的另一個半球。”在不少人認為里夫金的理論是天方夜譚時,中電聯理事長、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則計劃將其付諸實踐,他在2015年2月出版的新著《全球能源互聯網》中,為能源互聯網概念規劃了完整的全球藍圖。他展望,全球能源互聯網將依托先進的特高壓技術和智能電網技術,形成連接北極地區風電、赤道地區太陽能發電和各洲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與主要負荷中心的跨國、跨洲、全球互聯泛在的堅強智能電網,并計劃2050年形成全球互聯格局。
中國為世界貢獻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于2014年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如果到2100年時全球二氧化碳當量濃度約為450ppm或更低,則有可能將本世紀的溫度變化保持低于2攝氏度。在此情景下205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要比2010年降低41%~72%,2100年排放水平接近于零,甚至更低。能源系統必須要有大規模改變,大幅提高低碳能源的供給。IPCC預測,低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百分比在2030年和2050年要分別達到24.5%和60%,2100年甚至要高達90%以上。
IPCC只是對未來減排情景進行預估,但并沒有提出減排的技術路徑。如何減排由各個國家自己提出構想,如德國就制訂《面向2050年能源規劃綱要》,明確2050年德國的可再生能源的目標是,占總能源消費比例達到60%,占總電力消費比例達到80%。世界各國都在按照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的談判進程需求,積極準備在上半年發布各國的“國家自主決定貢獻”(INDCs)。
全球能源互聯網是個偉大的規劃,其偉大之處在于它不僅提出了中國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而且為世界貢獻了一套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整體能源解決方案。國際上對能源資源的分布、狀況研究很多,有區域性解決方案,比如撒哈拉沙漠的太陽能跨洲向歐洲輸送,但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能源解決方案很少有人提出。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司長馮飛認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第一個。根據該書描述,依托全球能源互聯網,全球各地的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方便地輸送到全球各地的各類用戶,到2050年,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80%左右,成為主導能源,此時全球能源碳排放僅為1990的50%左右,可以實現全球溫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盧強認為它是“站在全球高度提出的,具有可行性的頂層設計”。
在2014年9月24日的聯合國氣候首腦峰會上,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作為習近平主席的特使在發言中強調,“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將以更大力度和更好效果應對氣候變化,主動承擔國際義務”。對中國而言,積極參與全球氣候談判是積極參與國際治理的重要平臺。中國的責任不僅是國內的減排,還包括與世界各國共同提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技術解決方案,并以中國強大的政府行政能力、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強大的制造業擴展能力,建設全球的清潔能源體系。
全球能源互聯網方案作為一個統攬全球的能源低碳化方案,為世界各國合作推進氣候變化進程,從技術視角提供了一種可能方案。國際氣候治理本身也是政治和經濟和科技的互動過程,中國的這個技術構想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它對于引導各國未來的減排行動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對于目前氣候談判中屢屢陷入僵局的低碳技術轉移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合作思路。
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意義還不僅在于遠距離輸送清潔能源,它還強調“國家泛在智能電網適應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間歇式電源以及各種分布式電源的友好接入和各種用能設備即接即用,并與互聯網、物聯網、智能移動終端相互融合”。這將使得清潔電源的發電行為、消費側的用電行為等信息得到廣泛采集,這將對溫室氣體核算提供技術支撐,對于形成具有全球統一標準的碳減排MRV(可衡量、可報告、可驗證)提供了一種潛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分布式發電和分布式儲能依托能源互聯網實現了數據集成,它保障了分布式減排項目數據的可采集性和真實性,大大降低了項目核證成本,使分布式減排項目組合為CDM減排項目或中國的CCER減排項目提供了技術可能性,為繁榮碳市場乃至推進全球碳市場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技術可行性。
全球能源互聯網的一個目標、兩個基本點
對全球互聯網來說,其核心目標是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特高壓技術是國家電網近年來重要的技術創新成果,劉振亞將其貢獻給能源互聯網概念,把里夫金所構想的能源互聯網在全球尺度上規劃了發展藍圖。特高壓輸電技術和能源互聯網技術這兩項技術共同構成了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兩個基本點,兩者互不可缺。
如果離開了能源互聯網技術,僅僅是利用特高壓技術實現洲際聯網,只能被稱為全球特高壓電網;如果特高壓電網輸送的電力主要是大型燃煤發電廠發的電,而不是主要輸送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那它就與里夫金所說的能源互聯網并無關系。真正的能源互聯網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使可再生能源成為主導能源。用特高壓把全球的區域能源互聯網聯接起來,真正實現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共享,就真正形成了全球能源互聯網。
這樣就必須要回答三個問題:第一是微型的能源互聯網是否已經實現接納較大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第二是特高壓輸電技術是否確認了遠距離大規模輸電的可行性;第三是互聯網技術是否能夠幫助特高壓大規模輸送波動性的風電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