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市場開閘
民企將可分羹
在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火熱建設的同時,同屬一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石島灣大型先進壓水堆CAP1400示范工程也已進入核準沖刺階段。
作為我國自主化第三代核電技術的代表,石島灣CAP1400示范工程由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合作開發,雙方各控股建設一臺機組,單機容量在150萬千瓦。如果建設完成,該示范工程將成為我國自主設計的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項目,也將強勁推動國內核電規模化建設和出口。因為根據當初國核技與西屋簽訂的引進AP1000技術的合同,國核技開發的非能動大型壓水堆功率超過135萬千瓦,則表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可以對第三國出口。
“該項目完全具備開工條件,已經上報國家能源局核準,預計年底或明年初獲批。初步計劃是明年4月份澆筑第一罐混凝土,2019年底發電。” 張愛軍透露說。
據悉,紅沿河二期、福清三期也已同期上報。“重啟核電項目正在進行最后的研究準備。” 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劉寶華表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我國今明兩年可能啟動沿海地區新的核電項目建設。
從目前國內核電裝機及運行情況看,已投入商業運行的機組共20臺,總裝機容量為1807萬千瓦,另有28臺在建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3062萬千瓦,這與《行動計劃》中2020年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的目標尚有很大差距。同時今年第三季度核電累計發電量為376.53億千瓦時,僅占全國發電量的2.59%。
“國內核電項目重啟后,后續核電裝機規劃的調整以及項目核準及開工的節奏直接影響核電板塊相關投資標的的選擇以及空間判斷。從目前看,2014年和2015年為已開工核電項目投入商業運營以及新開工項目數量的第一高峰期,‘十三五’內陸核電的放開將打開成長空間且迎來第二高峰。”申銀萬國分析師錢啟敏表示。
根據國家能源局“十二五”規劃及長期規劃測算,2015年-2030年間總投資額1.2萬億元,即平均每年核電投資600億元,其中每年設備投資額將達到300億元。此外,中國核電“走出去”面臨的海外核電市場也有非常大空間。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預測,未來10年,除中國外全球約有60~70臺100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建設,市場空間將達1萬億元。
據了解,華能集團所屬華能核電開發有限公司在海陽核電和昌江核電均有參股,儲備的核電廠址資源已超過2000萬千瓦,目標是2020年名下已投產的核電裝機容量要占國內核電總裝機容量的10%。華能集團下一個核電基地將在福建霞浦,由華能與中核合作開發,目前正在進行初可研。
值得注意的是,民資有望分羹。“核電的發展主要依靠國有資本,今后在核電站的建設要向民間資本、社會資本開放,只要符合國家的核安全管理要求,都可以進來。”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劉寶華表示。
據介紹,目前已有較多民間資本進入核電研制和設備領域。比如江蘇神通生產核級碟閥和核級球閥、臺?,斉瑺栄邪l生產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廠一回路主管道及各種泵閥等。但從國家層面來看,整個核電運營投資體系尚無民企進入,未來可能會在運營管理和戰略投資方面有所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