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
不過通過這“七萬億”投資,我們可以一窺發改委乃至中國政府對經濟命脈的掌控。我們看到,交通、能源、環境、醫療、農業、養老這些與每個人的衣食住行都息息相關的領域都在發改委的掌控之中。
具體考察一下去年批復的重點七類項目,信息電網油氣網絡指信息網絡、輸電網、油氣管網、儲氣設施;清潔能源指風電、水電、核電;交通指公路、鐵路;生態環保指廢水處理、大氣治理;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指油氣及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健康養老服務是醫療、養老、體育健身設施建設;糧食水利是農村灌溉排水設施。每一類都是萬億的投資體量,不容小覷。
很多人批評發改委對中國經濟社會的無微不至的掌控,認為發改委是計劃經濟的最后堡壘。我們需要走市場化道路,而非計劃經濟道路。發改委不可能知道中國未來需要多少道路,需要多少電廠,需要多少能源,需要興建多少水利設施,需要建多少養老院等等,這些都是市場才能決定的。
另外,也有海內外學者稱中國基礎設施投資還有很大缺口,需要加大投資。不管怎樣,在體制依然在如此運轉的時候,在國家每年依然保持七八萬億基礎設施投資的時候,對個人而言,最重要的是通過了解國家政策,從中找到賺錢的機會,而不是抱怨。
我們看到,在健康養老服務業,去年10月,發改委聯合十部委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健康與養老服務工程建設的通知》,提出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租賃等途徑,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參與醫療、養老、體育健身設施建設和公立機構改革。這就為民營資本有望切入原來壁壘森嚴的醫療養老領域提供了契機。
我們看到,前不久,國務院印發實施了《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4年本)》、《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風電等清潔能源項目。
在同一份指導意見里,我們看到,交通工程包括了中西部鐵路項目45個、公路項目71個、內河高等級航道項目43個、機場項目19個、城際鐵路項目25個,一共是203個項目,均在14和15年內開工。而發改委鼓勵百余鐵路公路項目鼓勵民間資本進入。
王石說過,中小企民企別摻和混合所有制改造,沒戲。對民營資本而言,就算不能利用混改的機會,但在工程項目領域,也許會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
對百姓而言,今年與這些產業相關的企業的股票是不是值得投資呢?A股市場歷來是一個政策市。新聞說三大環保行動計劃催生6萬億環保投資,環保股就漲停;新聞說京津冀一體化將有進展,河北板塊就漲停。上海自貿區消息一出來,浦東板塊蹭蹭蹭往上直竄。那么,今年的7萬億基礎設施投資又會帶來多少新聞?
七萬億投資來了!就讓我們跟著發改委去賺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