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彭博新聞報道,國務院去年底已批準總投資額逾10萬億元的七大類基礎設施項目,其中今年投資超過7萬億元。這一消息引發不少業界關注。7萬億緣何而來?
除了7萬億投資,彭博還在文章中提到,“這400個左右的項目將從2014年底持續到2016年。今年開工項目預計約300個”,具體項目已下發至各地方政府,有些項目去年底已經開工。
而去年12月26日,《經濟觀察報》從浙江省發改委主任謝力群處了解到,2015年,國家將擴大有效投資放到穩增長非常突出的位置,國家層面已經建立了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進機制,即“七大工程包”,包含420多個項目,預計投資超過10萬億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工程包的項目已經于去年11月26日之前上報國務院并下發文件,部分工程及分省的具體項目已經確定。如交通工程一共是203個項目,占據半壁江山;浙江省在七大工程包中獲得26個單體項目的名額。
7大工程包3大為能源工程包 一半是交通項目
據無所不能了解,“七大工程包”確有此事。發改委在去年11月下旬、12月上旬分兩次召開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七大工程包的遴選及進展情況。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緩解經濟下行壓力,政府正在加大在公共事業方面的投資,將加快“七大重大工程包項目”前期工作和建設進度。
“七大工程包”分別為糧食水利、交通、生態環保、健康養老服務、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工程、清潔能源、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工程等。 “七大工程包”中有三大工程包涉及能源項目。
其中明確:
今明兩年可開工26項水電和風光電項目。列入重大工程包的油氣管網和儲氣設施項目有37項,礦產資源保障工程中今明兩年要加快推進13個礦產資源項目,重點涵蓋鐵礦石、銅礦、鋁土礦等礦產品種。此外還包括203個交通工程包。如果彭博報道的七大工程包的數量420個屬實,那么交通工程包的數量占一半,交通工程包是各工程包的重中之重。錢從哪里來?
7萬億資金來源亦是各方關注的焦點。《21世紀經濟報道》提到:
在具體項目推進上,中央項目主要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的中央企業負責推進,地方項目主要由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項目單位負責推進。在固定資產投資中,資金來源一般分為國家預算資金、貸款、利用外資、自籌資金幾大類。
此次項目資金來源方面,發改委明確表示鼓勵社會資本尤其是民營資本進入,方式上鼓勵采取PPP模式。
“在中國經濟下行狀況下,很多投資的預期收益在下降,所以現在全面啟動PPP,從時間上來講并不是特別好的時機。”該報道援引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表示,“任何合作的模式都要透明,在不同的區域和行業要有開創性,更重要的是政府需要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改革。”
這次7萬億與08年4萬億投資有什么不同?
這次的7萬億容易讓人聯想到2008年的4萬億刺激計劃。不過分析人士卻認為,今年的計劃可能會溫和得多,與4萬億計劃有本質區別。
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瑞對“無所不能(caixinenergy)”表示,7萬億的投資在意料之中,中國目前還并未擺脫依靠投資拉動的模式,但這已與2008年4萬億投資有本質不同。他認為2008年的4萬億投資是應急之舉,而這次的7萬億投資應該是周密計劃,更多指向的是基礎設施的投資,能夠起到帶動效應。他認為,即將出臺的京津冀經濟帶、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經濟帶規劃出臺可能帶來的項目投資就有約有7萬億。
劉瑞也指出,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最后一年,“十二五”規劃中本身就有很多的高鐵等交通項目。此外去年公布的城鎮化規劃有42個城市試點,據他測算,如果要完成70%的城鎮化率,需要的投資至少在50萬億以上。 不過他也認為,“這7萬億可能一年也花不完,上次的4萬億投資2年也沒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