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高耗能行業幾乎侵吞了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半壁江山。在研究大規模非并網風電30多年的顧為東看來,用低碳能源來推動高耗能行業,成了一個新的路徑選擇。
顧為東現任江蘇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11月6日,在北京召開的2014第六屆世界非并網風電與能源大會便是由他主持的。他同樣主持的還有我國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能源領域“大規模非并網風電系統的基礎研究”項目。
顧為東的項目團隊在這次大會上宣布了他們的又一個成果:新能源技術創新與產業化能夠助推高耗能產業轉型升級。
“耗能老虎” 需“綠化”
如何降低化工、建材、電力等高耗能行業的能耗,給這些“耗能老虎”套上“韁繩”是國家政策制定者的頭疼病,也是產學研三方關注的焦點。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介紹,能源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也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但長期以來我國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導致經濟過度依賴要素投入,資源和能源消耗率較高,2013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37.6億噸標煤,約占世界總消費量的22.4%,同期,我國的單位GDP能耗是美國的兩倍,這種大規模、低效率的能源消耗顯然不可持續。
馬曉河建議,我國必須在減少化石能源消費量的同時,加快發展清潔能源、低碳能源、可再生能源。他還介紹了顧為東團隊將風電直接應用到高耗能產業的研究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成功建成非并網風電海水淡化制氫、油田抽油等應用示范工程基地,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特別是日產萬噸非并網海水淡化工程已于今年6月成功調試出水,為進一步大規模產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顧為東介紹,建立非并網風電—高耗能產業集成系統,將風電與海水淡化、電解鋁、制氫、煤制天然氣等相結合,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嘗試,在世界范圍內屬于技術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