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于電力體制改革意見分歧越來越大,關鍵在于缺少電力體制改革政策辯論的機會、環境和氛圍。著名的匈牙利經濟學家在談到中國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時說:“這個主意看起來很不錯,建立一個高層智囊團來制訂深化改革的戰略。最佳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戰略,同時配合自下而上的改革行動,就很值得鼓勵!不要擔心偏離之前的狀況。要解放思想,發揮主動性。要設計全新的制度,要勇于開展實驗,甚至不要怕犯錯誤。開展小范圍的廣泛討論,中國需要打造一個鼓勵政策辯論的環境。高層應從基層的經驗和討論中學習經驗教訓,不要攻擊任何非常規的實驗——它們或許是錯誤的,但也可能是正確的。”我想如果能夠多討論、多爭論、多辯論,一定能縮小意見分歧,甚至取得共識。
國有經濟控制電力工業
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
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發,我國國有經濟已經從一般競爭性行業退出,國家只保留對極少數非由國家來支配不可的領域的控制;像電力工業,是涉及國家安全、自然壟斷的準公共產品,由國有經濟來控制是必要的、合理的,這是黨和政府若干重要文件決定的。1993年11月,中國共產黨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確定:“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國家和集體所有的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及其對經濟發展的主導作用等方面。”到1999年9月中國共產黨十五屆四中全會作出了關于國民經濟戰略調整的《決定》,明確提出:“國有經濟需要控制的行業和領域主要包括: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為社會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