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先進結構材料產業。以輕質、高強、大規格為重點,大力發展高強輕型合金,積極開發高性能鋁合金,加快鎂合金制備及深加工,發展高性能鈦合金、大型鈦板、帶材和焊管等。以保障高端裝備制造和重大工程建設為重點,加快發展高品質特殊鋼和高溫合金材料。加強工程塑料改性及加工應用技術開發,大力發展聚碳酸酯、聚酰胺、聚甲醛和特種環氧樹脂等。
3.高性能復合材料產業。以樹脂基復合材料和碳碳復合材料為重點,積極開發新型超大規格、特殊結構材料的一體化制備工藝,推進高性能復合材料低成本化、高端品種產業化和應用技術裝備自主化。加快發展高性能纖維并提高規模化制備水平,重點圍繞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及其配套原絲開展技術提升,著力實現千噸級裝備穩定運轉,積極開展高強、高模等系列碳纖維以及芳綸開發和產業化。著力提高專用助劑和樹脂性能,大力開發高比模量、高穩定性和熱塑性復合材料品種。積極開發新型陶瓷基、金屬基復合材料。加快推廣高性能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風電設備、汽車制造、軌道交通等領域的應用。
專欄19 新材料產業發展路線圖
|
時間節點
|
2015年
|
2020年
|
發展目標
|
在中高端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領域突破一批關鍵的專利核心技術,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其中核心技術和先進零件加工制造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培育擁有自主品牌和較大市場影響力的骨干龍頭企業20家,成為中高端新材料及產品的生產大國,提高國產高端新材料的自給率。 |
以我國高端裝備制造和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對新材料的需求為目標,掌握新材料領域尖端技術和應用器件的規模化生產技術,其中核心技術和先進器件加工制造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構筑產業鏈、提高高端功能材料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打破國外壟斷,進一步提高國產高端新材料的自給率。 |
重大行動
|
●關鍵材料開發及產業化:加快突破新材料先進加工制造技術和裝備,推進高性能復合材料、先進結構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開發和產業化。開發關鍵新材料制備加工成套技術與工藝,建設一批關鍵材料產業化示范生產線,培育和發展一批新材料產業基地。
●關鍵材料推廣應用:統籌考慮新材料設計、生產、應用等環節,著力推廣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的重點新材料品種,打造一批龍頭骨干企業。
●新材料產業創新能力建設:在重點領域建設一批新材料技術創新、產品開發、分析檢測、推廣應用和信息咨詢的公共服務平臺。 |
重大政策
|
●制定并發布新材料產業重點產品指導目錄。
●建立健全新材料產業統計體系、認定體系和標準體系。
●制定新材料推廣應用風險補償機制。
●推動軍民共用新材料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
(七)新能源汽車產業。
以純電驅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當前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推進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研究試驗基地建設,研究開發新能源汽車專用平臺,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進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突破高性能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術,大幅度提高動力電池和電機安全性與可靠性,降低成本;加強電制動等電動功能部件的研發,提高車身結構和材料輕量化技術水平;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究開發和示范應用;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化體系。建立完整的新能源汽車政策框架體系,強化財稅、技術、管理、金融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力度,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
專欄20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路線圖
|
時間節點
|
2015年
|
2020年
|
發展目標
|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電機和電控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動力電池模塊比能量達到150瓦時/千克以上,電驅動系統功率密度達到2.5千瓦/千克以上。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初步形成與市場規模相適應的充電設施體系和新能源汽車商業運行模式。 |
形成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電機和電控技術創新發展能力,動力電池模塊比能量達到300瓦時/千克以上。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充電設施網絡滿足城際間和區域內純電動汽車運行需要,實現規模化商業運營。整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重大行動
|
●創新能力建設:推進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研究試驗基地建設,建立全行業共享的測試平臺、數據庫和專利數據庫等。
●關鍵技術研發:實施新能源汽車重大創新工程,突破產業化過程中的車身材料及結構輕量化等共性技術和工藝技術,研發新能源汽車全新底盤、動力總成、汽車電子等產品,加大力度聯合研制動力電池及其關鍵材料,以及生產、控制與檢測裝備等,構建全行業共享的共性技術平臺。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車、充電技術及設施標準體系。
●產業化推廣:穩步推進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示范,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加強綜合評價,積極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探索新能源汽車整車租賃、電池租賃以及充換電服務等多種商業模式,形成完善的市場推廣體系。 |
重大政策
|
●完善財稅激勵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和使用。
●建立動力電池回收和梯級利用管理制度。 |
四、重大工程
(一)重大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