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求制止太陽能、風電產業“盲目擴張”
具體應指風電及光伏產業的制造環節
將引導新能源行業更加“有序發展”
核電即將恢復審批,保障安全是重中之重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句“制止盲目擴張”,讓國內風電和光伏行業吃了一驚,不過現在看來這只是虛驚一場。
出席今年中國兩會(人大政協)的政府和企業人士均認為,無論從確保能源安全以及實現未來清潔能源占比的政府承諾等方面考慮,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都不會被政府一味叫停,“制止盲目擴張”應理解為“引導有序發展”。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節開篇即提出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建立促進新能源利用的機制,加強統籌規劃、項目配套、政策引導,擴大國內需求。但文中提出,“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
“總理在報告中講避免盲目擴張,講的是有序的發展。”國家電監會原副主席邵秉仁稱,在發展新能源過程當中,一定要堅持科學有序的原則,并與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相結合。
風電、光伏行業近期頻頻被貼上“產能過剩”、“雙反”和“行業整合”等傳統制造業所常見的標簽.由於新能源對傳統能源形成大規模替代或許還要十年或更久的時間,目前政策支持或許是這些行業生存壯大的依靠。
全球知名的太陽能產業研究機構Solarbuzz分析師廉銳稱,剛聽到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制止盲目擴張的內容時“的確嚇了一跳”,但有關官員的表態令他松了口氣。他并表示,問題不大,因為很多調整市場已經在進行了。
參加兩會的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錢智民指出,中國發展新能源決心堅定不移,政府工作報告關注的應是制造環節的低水平重復建設。
中國此前提出的遠景規劃是到2020年時建成2億千瓦風電,太陽能發電到2015年時達到1,500萬千瓦,而目前風電、光伏制造行業處於嚴重供過於求狀態。
目前國內60多家風電整機制造商產能正嚴重過剩,國內市場飽和使得龍頭企業如華銳風電和金風科技不得不尋求海外布局。而受累于主要海外市場需求減少,包括尚德電力、天合光能和英利等世界級光伏大廠去年四季度均錄得虧損。
引導有序發展
由於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缺乏可參考經驗而一度被政府“放養”,國內如風電和光伏等行業一度陷入無序投資和競爭。
從成因上看,政府電價補貼帶來高利潤是這些行業上游制造環節一哄而上的直接刺激因素。同時,為促進地方發展,全國各地方政府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建設了上百個光伏產業園,也是造成光伏產業低水平重復建設的一大原因。
天津市濱海新區一位政府官員對路透表示,作為地方政府看中的是戰略新興產業未來對傳統行業的替代性,這對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將會保持對新興產業的投入和保護。
此外,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未能獲得足夠重視。在產業上升階段,企業僅需簡單擴張產能就能占據市場并賺取大量利潤,但核心競爭力的缺乏導致企業在受到突發事件沖擊時迅速陷入困境。
去年底,美國商務部正式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這是美方首次針對中國清潔能源產品發起“雙反”調查,諸多中國光伏企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
邵秉仁認為,國家在政策上不應一味刺激下游電站的發展,要避免設備制造方面的盲目性,完善能源發展政策是一個關鍵問題,同時“如何刺激科技創新,掌握核心技術,這是在配套上需要統籌考慮的。”
中國政府已在去年對情況較為突出的多晶硅行業出臺行業門檻,以制止重復投資和低水平的產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