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與激進
在代表風電未來趨勢的海上風電項目中,龍頭舊主和風電新秀都躍躍欲試,并極力追逐。
2010年,中國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首輪100萬千瓦的所有項目被金風科技和華銳風電包攬。其中華銳風電中標60萬千瓦,金風科技中標40萬千瓦。
細微的數字差別,其實彰顯了雙方不同的競技狀態。一位熟悉金風科技和華銳風電的行業人士稱,在過去幾年中金風科技被貼上了保守派的標簽,而華銳風電則是激進派的代表。
在此原則的指導下,金風科技不論是開發新機型,還是開拓海上新市場,都謹小慎微——與華銳風電2005年甫一投產即推出1.5兆瓦機項目不同,金風科技直到2008年還以750萬千瓦機型為主;華銳風電已經明確海上風電方向和風電機組大型化戰略,金風科技則依然在發掘西北部之外的陸上風電項目,僅把海上風電項目作為遙遠未來的一個趨勢。
中國風電行業逐步形成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和東方電氣三大巨頭,三巨頭已占據中國風電市場的半壁江山。金風科技固有的市場份額也被不斷瓜分。公開資料顯示,到2009年底,華銳的市場份額為25.3%,高出第二名的金風科技5.6個百分點。
2010年,金風科技開始主動在招標中大幅降價,并進行產能擴張布局,試圖搶回被瓜分的市場份額。
“金風科技要維護產業供應鏈條的健康運營,必須要有一定量的市場份額支撐。”金風科技戰略及全球發展總監周彤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坦言。
2010年伊始,金風科技一改保守戰略,開始大舉反攻,屢屢在招標中報出最低價;支撐產能擴張的西安、大豐等生產基地也在加速建設。
更激烈的拼殺已經展開——在10月26日舉行的張家口壩上和新疆哈密風電機組招標會上,金風科技1.5兆瓦風電機組單位千瓦報價僅3850元,為12家招標企業中的最低價。依靠低價牌,金風科技2010年獲得大量訂單。
瑞銀證券的一份報告指出,依據金風科技產能擴張以及在手訂單判斷,2011年中期金風科技的市場規模將超過華銳風電,重回龍頭,而以速度與低成本競爭取勝的華銳風電必將強勢反擊。
征戰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