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電儀外向型出口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競爭力已比先前有了長足的提高,但與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的先進水平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研發人才少、投入不夠與自主新興技術儲備和在線應用嚴重不足的局面尚未改觀。備受世界關注的應對氣候變化新技術及核心低碳技術,歐美各國已掌握了70多種并已進入商業化和產業化階段,而我國只擁有其中的25%左右。改變技術競爭力落后的狀況,要靠國家和企業的力量。為此外向型出口企業要竭盡所能從戰略高度致力于自主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技術創新和出口成果轉化的主體。
關鍵核心技術是機電儀出口企業提升自主創新核心競爭能力的重中之重,是出口企業長遠提高盈利能力和增強出口持續增長能力的制勝著力點。后危機時代也是一個新的創新時代,就全球化條件下的機電儀產品創新而言,正在由試驗性向工程性與市場化、商業化和產業化相結合的方向轉變,而工程性的創新是多知識和多技術的交叉、多種創新方式的集成。關鍵技術創新在思維跨越創新、創新方法、工藝改革、發明與革新的主流層面中,占據基礎性的主導地位。從模擬到數字,再到網絡;從感應到數碼,再到網絡超算、智能軟件構成的全智能定位技術的發展,都是因為關鍵技術實現了突破。通過對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掌握和控制,預示著出口企業新一代產品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某種產品甚至整個行業技術發展的進程,從而在國際市場或國別細分化市場競爭中領先一步,以新的技術、新的產品鞏固傳統國際市場份額,進而搶占新的市場乃至創造新的市場。我國出口企業要從核心技術的源頭、核心技術團隊兩個方面尋找占據國際高端機電儀市場的主動權、話語權和定價權,竭力書寫中國機電儀出口企業由“制造”向“創造”和“智造”深度轉型的新篇章。
在后危機時代,爭奪全球高新技術產品貿易高地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我國決不能放棄擴大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努力,要以外向型高新技術機電儀產品出口企業為主體,全力調結構轉方式,在慎重適當控制對外技術依存度的條件下,不斷提升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能級水平,打好自主創新高端產品出口攻堅戰。以國際高新技術產品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提升高檔數控機床、基礎制造技術設備、大型油氣和煤層氣化開發裝備、大型先進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大型飛機等戰略新興重大技術裝備的自主制造能力。鼎力打造以自主創新為主與掌握主要自主知識產權為特征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形成以出口企業為主體的自主關鍵核心技術、標準和專利,以及適應國際國內市場需要的高端出口價值鏈;建立健全國家級高新區的國際綜合競爭力評價體系,不斷提升高新區對戰略性新興高新技術出口資源的吸引力、對國際市場的爭奪力和對周邊地區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輻射力、帶動力,從而使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比,力爭經過“十二五”的努力,能達到60%以上的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