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能耗高、污染嚴重。鑄造行業處在裝備制造的前端工序,熔化金屬材料的設備主要為能耗較高的沖天爐、電爐、焙燒爐等。據有關統計,鑄造行業能耗占機械工業總能耗的25%~30%,每生產1噸合格鑄件,大約排放粉塵50公斤、廢氣1000~2000立方米、廢砂1~1.3噸、廢渣300公斤,整個鑄造行業排放的廢棄物數量巨大,已成為能耗和污染大戶。相比較工業發達國家,其生產1噸合格鑄件的“三廢”排放量不到我國的1/10,盡管如此,發達國家出于對環境的保護,仍然不斷加大環保投入,其環保設備投入較我國高出4~5倍,同時向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輸出資本及技術。近年來,包括軋輥在內的外資、合資興建的鑄造企業,較之其他行業明顯增多。
四是市場無序競爭加劇。由于鑄造行業中低端產品嚴重過剩,市場早已飽和,而作為大工業門類的一個分支,鑄造行業在某一專業產品領域所占的經濟技術比例相對較小。譬如,我國的鋼材年產已達5億多噸,而足夠全世界鋼廠軋制鋼材的軋輥使用量僅為70萬噸。因此在產品技術標準及市場規范等方面很難引起重視。眾多鑄造企業為在十分有限的市場上獲得生存空間,惡性競爭屢有發生。
鑄造行業艱難跋涉
今年以及今后一段時期,面對鋼鐵、裝備制造等行業調整振興規劃的要求和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加快實施,我國鑄造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將承受更大的壓力。
首先是成本壓力增大,能源與資源矛盾更為突出。以生鐵為主要原料,大量消耗煤炭、電能的鑄造企業,隨著全球資源的日益緊缺,生產成本還將不斷上漲,使微利運行的鑄造企業不堪重負。此外,按照國家有關淘汰政策,今年底3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爐要全部拆除。雖然有關部門給予鑄造業一些特殊政策,但淘汰落后產能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這也會導致鑄造用原料的價格發生變化,給企業經營帶來困難。
其次是市場準入條件愈發苛刻。在高成本的推動下,降低采購成本,減少資金占用已成為鑄件產品用戶化解市場風險的管理主題,并紛紛采取了嚴格質量控制,降低采購價格和數量,減少庫存積壓,開展修舊利廢等增收節支、挖潛增效措施,使鑄造企業市場訂單減少的趨勢十分明顯。此外,各行業內聯合重組步伐加快,集中采購的話語權及議價能力空前提高,一大群不成規模的小鑄造企業去服務幾家大企業集團,不僅很難滿足需求,而且在價格上也沒有話語權。
再其次是環保投入的費用加大,使鑄造企業的資金更為緊張。國家對環境治理重拳出擊,逼迫環保不達標的小鑄造廠不得不在資金入不敷出的狀況下,拿出有限的資金進行技術改造、設備升級。而那些自有資金不足、融資渠道又不暢的小鑄造廠很可能在多重壓力下退出市場。
發揮骨干企業的拉動作用
國家《關于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強基礎建設,“主機和基礎件同步發展”,并將大型鑄鍛件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對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業集中度,推進結構優化調整也進行了安排部署,重點是通過兼并重組,調整產品結構,扶優扶強,促進企業規模化、專業化,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龍頭企業,充分發揮標桿示范企業的推動拉動作用,加快鑄造行業自主創新、節能減排、提高核心競爭能力等方面的建設。面對我國小鑄造企業鋪天蓋地、卻缺少頂天立地大企業的行業結構狀況,中國鑄造協會規劃到2020年,將全國3萬多家鑄造企業減到1萬多家,企業數量減少到2/3。
產業集中度低是制約中國鑄造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最大障礙。目前,除一重、二重等重機行業,一汽、東風等汽車行業內部的鑄造公司具備較強的經濟技術實力外,像新興鑄管、中鋼邢機等都是專業鑄造企業,在產出規模、裝備水平、科研開發、技術進步、自主知識產權培育、環境保護、市場競爭力等方面都走在了行業前列。發揮此類優勢企業的帶動作用及行業協會的指導、規范、協調作用,對加快轉變鑄造行業的發展方式,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