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將風電設備列為產能過剩行業,各部出臺了多項抑制風電設備發展的政策措施,并積極召開各項會議討論調控行業發展的策略部署。然而多位政府人士、國內風電企業高層和專家認為這一表態與政府積極開發風電并不矛盾。
過剩的只是風電機組生產,涉足風電整機制造的企業已經超過82家,然而市場占有率分配并不平均。即使在世界范圍內,全球前十名的企業也共同占盡市場份額的百分之八十五左右。根據不完全的統計,華銳、金風兩家企業的總產量將超過2009年中國新增裝機容量的三分之一,關于產能過剩帶來的問題,顯然不會對中高端機組制造商造成困擾,雖然目前號稱有82家風電整機制造商,但真正能夠批量生產的制造商只有10家左右。
政府確定產能過剩可以對已經進入或即將進入低端風電機組設備制造的企業起到警示的作用,減少不必要的資源和資金的浪費,少走彎路,同時也有利于產能已經達到一定程度的制造企業進行產品和技術的升級,形成良性競爭和實現優勝劣態。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九月二十二日在《紐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表示,中國將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并繼續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其中包括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這些措施就包括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二0二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百分之十五左右”。 要保證這個目標的實現,包括風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風電整機的市場需求可想而知。但一定要做好產業規劃和布局,積極引導,避免出現過多的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以使我們的來之不易的發展風電的大好形勢走入良性和建康的發展軌道。
中國發展風電的優勢顯而易見,風電產業的廣闊前景也是可以預見的,抑制產能過剩是產業發展繁榮時期政府發揮宏觀調控的主觀智能,對不好的現象予以制止和引導的必經階段,從長遠角度來看不但不會限制風電產業的發展,而且對實現市場規范化、促進產業升級、加快規模化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