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燦鴻”過去了,主機廠商一片歡呼,慶祝機組“成功經受超強臺風考驗”。與去年“威馬遜”登陸在廣東湛江時勇士風場機組損壞嚴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剛看到這些文章時,我不禁在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如此巨大的差異,難道在短短一年內我們已經掌握了抗臺的關鍵因素?今天我們就簡單地分析下這其中的緣由。
“燦鴻”真的超強?
要分析“燦鴻”是不是超強臺風,就先要知道超強臺風的定義。根據(jù)GB/T 19201-2006,熱帶氣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風速劃分為超強臺風、強臺風、臺風、強熱帶風暴、熱帶風暴、熱帶低壓六個等級。只有熱帶氣旋在中心風力為16級以上時才可以被稱為超強臺風。
“燦鴻”在10日時最大風力為17級,屬于超強臺風。但其在11日登陸我國時,就已經減弱為強臺風了,中心風力約為14級。相比之下,去年的“威馬遜”在登陸時依然達到了16級(最強達到17級),那可是正宗的超強臺風,而且“威馬遜”是正面登陸勇士風場,威力也是遠超“燦鴻”的。
這次“燦鴻”過境,在距登陸地點僅30公里的某風場,除個別機組短時切出外,多數(shù)機組在臺風過境期間均正常運行,也從側面說明了“燦鴻”的風力并不大。
扛過“燦鴻”就沒事了?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燦鴻”在臺風中并非威力巨大的,近些年中在浙江沿海登陸的最強臺風要數(shù)2006年的“桑美”臺風,該臺風在2006年8月10日17時25分,正面襲擊了我國浙江沿海的蒼南霞關,中心風力為17級(最高達到19級),其最高風速為54m/s(10分鐘均值),超過了IEC I類風場的極限風速標準。導致浙江蒼南風電場28臺風機倒了20臺,整個風場幾乎報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