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是一種節能、安全、環保和可再生的綠色清潔能源。即墨市鰲山灣一帶受嶗山余脈和海島影響,形成了長達60多公里的狹長“疾風帶”,是發展風電的“風水寶地”。自2002年,青島華威風力發電項目、華電國際即墨王村風力發電項目、西班牙風力發電項目等一系列大型風電項目相繼落戶于此。
經過十年的發展,即墨風電產業集群日益壯大,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日益凸顯,即墨市風電總裝機容量已達18萬千瓦,累計發電量約為1.5億千瓦時,風電產業實現替代常規能源18萬噸標準煤,年減少向大氣排放粉塵1575噸、二氧化碳38萬噸、二氧化硫1975噸。
面對不斷發展壯大的風電產業集群,國網山東即墨市供電公司始終將發展新能源作為重要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全力以赴攻堅克難,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積極推動風電的開發和高效利用,服務即墨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國網山東即墨市供電公司充分認識到:電網是風電發展的關鍵環節。通過多措并舉,積極應對新能源和電網協調發展問題,變壓力為動力,做了大量而艱苦的工作: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加快電網建設,克服風電、電網規劃前期不同步、建設不匹配等問題,盡最大努力滿足風電接入電網需要;二是充分發揮大電網優勢,最大限度利用現有輸電能力,使風電利用保持了較高水平;三是加大科研投入,鉆研關鍵技術,全面部署新能源運行調度監測網絡和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實現風電可監測、可預報、可控可調。
國網山東即墨市供電公司順應積極時代發展潮流,通過加快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為大規模開發和大范圍消納風電提供了強大的能源配置平臺,有力促進和保障了即墨市風電安全健康發展,使風電“發得穩、送得出、落得下、用得好”,風電和電網之間形成了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的“雙贏”局面。
目前,位于即墨東部的豐城、鰲山衛、金口、王村四鎮已形成長達60多公里的山東省最大的集風能開發、觀光旅游、科研教育和環保示范于一體的沿海風電長廊,沿海地區的風力發電研究與產業化發展正在顯著改善著青島市電網的電源和網架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