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規模保守估計逾萬億元
東北證券分析師陳鵬認為,從國家電網初步規劃分析,其建設智能電網的投資將集中屬于投向配電側用電管理軟件系統和體系構建的增量投資。穿過狹義的智能電網概念,應該更深層次看到這個市場衍生的市場機遇與投資容量。陳鵬分析認為,智能電網規劃將短期內有效刺激智能電表、數字化變電站、系統集成與計量系統等子行業,但真正受益于產業地位夯實的卻是在發展過程中受爭議不斷的新能源產業。
按照國家電網公布的我國智能電網三個階段發展目標,中科院院士盧強預計,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三個階段總投資將超過1萬億元。不過,按照華融證券的分析,投資規模將更加龐大。第一階段,全數字化變電站大面積試點,數字化開關、互感器等元器件的試用,用電管理系統開發,分布式電源接入方案等。這一階段僅特高壓電網投資就達到830億元左右。第二階段,高級調度系統全面推廣,原有系統更新、升級。全數字化變電站全面建設開始。柔性輸電控制系統示范工程啟動。在用戶終端應用方面,智能電表和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深入到居民小區,雙向互動在大城市部分推廣。配電自動化管理、分布式電源接入開始試點。這一階段預計總投資約2萬億元。 第三階段,全數字變電站全面普及,柔性輸電技術全面應用,智能電表進一步推廣。智能配電網基本建成,分布式能源、儲能裝置在主要城市得到廣泛應用。這一階段預計投資達到1.7萬億元。
民生證券分析認為,智能電網將對集成電路技術、軟件技術、新型元器件技術、電子材料技術、網絡和通信技術、存儲技術、網絡和信息安全技術、顯示技術、測量儀器技術、電子專用設備制造技術、導航和遙感技術提出更高要求,同時推動我國在這些信息技術領域的核心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應理性對待智能電網發展
近來,與智能電網相關的信息鋪天蓋地。許多行業也欲搭車智能電網技術,標榜自身行業的成長性。專家提醒,對待智能電網應理性。據了解,我國數字化電網建設涵蓋了發電、調度、輸變電、配電和用戶各個環節,包括:信息化平臺、調度自動化系統、穩定控制系統、柔性交流輸電,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微機繼電保護、配網自動化系統、用電管理采集系統等。實際上,目前我國數字化電網建設可以算是智能電網的雛形。正如國家電網公司有關負責人所說,智能電網只是使傳統電網和現有電網不斷智能化的過程。
中美清潔能源合作組織智能電網聯盟執行總監、智能電網專家陳文龍表示,智能電網僅是個新提法。實際上,中國已經在使用智能電網技術。按照他的說法,智能電網技術在國內輸電方面做得不錯,只有部分環節需要改良。但在配電方面還相對落后。他告訴記者,每個國家發展智能電網,都應該選取適合自身的應用模式。
“智能電網作為電網發展的趨勢,我國有必要關注其進展,并對最新技術展開研究,但不宜盲目跟進。” 清華大學電機系研究員王仲鴻教授說。
王仲鴻提醒說,對一項新技術的推廣要采取特別審慎的態度。更不能炒作概念,借助新技術之名,立項目,要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