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聯11月7日發布前三季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前三季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發電裝機容量同比增長9.5%,水電發電量在三季度負增長、前三季度設備利用小時同比下降150小時,電煤供應總體寬松,火電發電量在三季度實現兩位數增長、前三季度設備利用小時同比降幅收窄至6小時,風電發電量保持高速增長、設備利用小時同比增加至138小時。
中電聯預計,全年新增發電裝機9100萬千瓦左右,其中,可再生能源裝機新增4900萬千瓦左右,火電新增4000萬千瓦左右,核電新增221萬千瓦。預計年底全國發電設備容量將達到12.3億千瓦左右,躍居世界第一,其中火電8.6億千瓦、核電1461萬千瓦、可再生能源3.6億千瓦,可再生能源占全國裝機比重在30%左右。全年發電設備利用小時4530小時左右、其中火電5000小時左右。
風電設備利用率逐步提高
中電聯秘書長王志軒介紹,前三季全國跨區送電量180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9%,跨省輸出電量577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4%。
“其中,東北外送電量增長66.7%,華中外送電量增長28.6%,西北外送電量減少8.8%。南方電網區域西電東送電量94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三峽電站送出電量675億千瓦時、同比減少12.3%。”王志軒說。
與此同時,前三季風電完成投資同比減少3.5%,并網風電新增裝機647萬千瓦,9月底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并網風電裝機6826萬千瓦、同比增長23.6%,發電量同比增長40.6%,利用小時1522小時、同比提高138小時,提高幅度比上半年擴大47小時,風電設備利用率繼續提高。
“2012年以來,我國風電設備利用率逐步提高。前三季甘肅酒泉地區風電利用小時數提高了111小時,主要是由于新疆與西北聯網750千伏第二通道主體工程提前竣工,輸送能力從260萬千瓦提高到420萬千瓦,在冬季輸送大量風電。預計該地區今年的風電利用小時數一定高于去年。”中電聯副秘書長歐陽昌裕對本報記者介紹。
“值得注意的是,東北地區前三季風電利用小時數提高了203小時,是各區域最高的,除了本地消納能力增加之外,東北—華北(高嶺)直流背靠背擴建工程是擴大東北地區風電消納范圍和能力的關鍵。”歐陽昌裕進一步說,“前三季增加的風電外送20億千瓦時,預計全年可增加40億千瓦時。”
“迎峰度冬時期要高度重視‘三北’地區供熱與風電消納對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影響,合理安排熱電機組與風電機組運行時間,在風電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系統調峰容量嚴重不足地區,應有序發展大型單循環燃氣調峰機組。”王志軒說。
“在消納市場未確定及跨區跨省通道未開工建設前,應適度控制‘三北’地區大規模集中式開發,優先鼓勵分散、分布式風電和光伏發電發展。堅持發展目標要與國家財政補貼能力相平衡,實現區域布局及項目與消納市場、配套電網以及調峰電源相統籌,做到國家與地方規劃相統一。”歐陽昌裕說。
西南棄水風險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