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本屆CWEE 的論壇上,最受中小型風電機組行業所關注的議題是出口。
“2011 年,中小型風電行業全年生產總量達到18.26 萬臺,比去年增長25.6%。總銷售量、總產值、銷售額和生產銷售容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2011 年總出口量達到5.15 萬臺,同比增長23.8%。”李德孚教授談到。
生產總量的增長幅度比出口總量的增長幅度小,說明我國中小型風電機組的出口比例在增加,有更多的企業參與到開拓海外市場中來。但由于地理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的不同,以及參與市場的企業規模較小,企業容易遇到很多方面的問題。
據臺灣中小型風力機發展協會蘇美惠副秘書長介紹,中國大陸和臺灣、美國、英國為中小型風電機組的主要生產地區,其中大陸的內銷產品占70%,臺灣則有95% 的產品出口,美國67% 的產品在國內銷售,英國內銷的產品占61%。
同時,中國、美國和英國又是中小型風電機組最大的市場。預估至2020 年市場規模,美國將達到9.8 億美元,與2010 年相比約有7倍增幅,英國則約為10.6 億美元,增幅高達38 倍。
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發展潛力,是因為各國政府為這個行業的發展出臺了各類刺激政策。其中,美國聯邦政府提供了100 千瓦以下小型風力發電機補助30% 成本的政策,各州政府另有電力收購制度、裝置補助或低利率貸款等政策支持。英國則規定利用中小型風電機組每發1000 度電,可獲得1 單位ROC(再生能源憑證),目前,1單位ROC 的交易價格為38.69 英鎊。
另外,韓國則提出了綠色房屋百萬戶計劃,至2020 年安裝3 千瓦以下風力機或太陽能系統,最高補助設備成本60%。日本的再生能源措施法案將于2012 年7 月實施,其中將引入電力收購制度,通過中小型風電設備所發的電,每度可獲得20 日元的補助。
雖然有政策的支持,但如何進入這些市場,是企業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
浙江華鷹風電設備有限公司技術部副經理俞鎧指出,“無論通過代理還是直銷的形式,我國制造廠家都對海外農村住宅這個充滿誘惑力的市場進行了嘗試和涉足,不僅意識到它具有巨大潛力,更認識到這個市場存在的挑戰。其中,測試認證是我們首先必須面對的挑戰。”
據悉,美國和英國對進入本國市場的中小型風電機組提出了SWCC、MCS 測試認證要求,但國內目前尚沒有任何針對中小型風電機組的認證程序,以及測試認證設計的設計評估。
“6 個月的運行測試,對我們的機組品質提出了嚴格的質量要求。國內大多數中小型風電機組廠家生產制造水平起步較低,面對工廠質量控制審核將遇到不小挑戰。
測試認證的苛刻條件,加上時間、人力、費用條件,使得我們很難下定決心,而事實上,打入市場我們必須獲得這塊敲門磚。”俞鎧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