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說可穿戴,2014年我在華為技術開發大會上提了一個詞匯,可穿戴可能是個幻覺,那個時候不談可穿戴簡直就不是科技人士,當時中科院有一位教授在底下當場就跟我拍桌子,恨不得把我吃了,因為他是研究可穿戴的。可穿戴的判斷大批不會存留,倒閉成必然,因為只有少數能夠存活,而且它越來越雞肋,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沒有需求的概念膨脹的領域。可穿戴是獎品、是禮品,有多少人帶著眼鏡來看眼睛,有毛病!我如果今天帶著一個可穿戴的表,那只能告訴諸位別看我年紀大了我還很時尚,但是它并不等于沒有消費的錢,時尚是有錢的。可以看一下擁有的情況,很驚人,而且可穿戴那么多的種類中殘留了兩個,一個是手表、一個是手環,這兩個殘留下來了,一個造就了蘋果、一個造就了小米。市場占有率,它們本身具有很強的消費特質,但是這種消費特質大家要記住,它不是需求導引,而是時尚導引。
時尚導引不等于沒有錢,但是抱著可穿戴一直走下去你就穿進棺材了,因為不可能是長期的需求。虛擬現實現在已經很熱了,VR、AR,一大堆詞我都弄不明白了。就以VR來講吧,虛擬現實過熱。不跟產業結合的VR一定是噱頭,但是如果跟產業鏈在一起的VR一定非常非常好,一直有人喊VR將改變世界,我還是說它是幻覺,不可能!假設一個醫生有個VR設備可以迅速把整個手術室中任何一個狀態直播出去,讓廣大的沒有這個疾病治療經驗的醫生能夠看到這個現場。有現場感的話,這個VR一定會好,能上嗎?不會!但是如果這個頭盔你帶上,我來這里走,只能說我是賣頭盔的。
VR消費者認知非常強,購買的欲望偏弱,用戶也有待于拓展。人們對VR認識停留在基礎的功能上,整個購買也處于非常非常初級的階段。最有意思的是,VR的核心用戶:一、年輕學歷高;二、一線城市30來歲;三、有錢。一線城市、學歷高、30多歲、有錢,如果攤上這個市場是最危險的,因為他們最挑剔,是全中國最挑剔的市場。誰可以占領這個市場,太難了,這幾個詞組合在一起的市場原則上要避開,因為太嚇人了,而且會發現整個進階的過程也不一樣。
現在友人說網紅經濟、網紅造就未來,如果這樣的話中國不是太浮淺了?網紅造IP可以,持續紅是很難的,所以網紅不會衰、IP會衰,IP生命周期非常短,今天你紅了,明天你就衰了,后天他又紅了,所以網紅永在、IP很短。網紅有非常多的路徑,大概總結文字類、才華類、娛樂類、二代類等等,不同類型有完全不同的狀態,有的靠寫、靠才華、有的靠臉、有的靠曝光度,都可以,這是一個任何人都可紅的時代,但是別把它神化了,很重要,但是生命周期更加的重要。
接下來說四個趨勢性的產業,這些趨勢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沒有一個是熱血沸騰的——打了雞血的地方都是危險的。
手機游戲,它已經嚴重沖擊了PC,但是它的用戶級別出現了背反,城市級別越高、收入越高、文化程度越高、玩的比例越低,這是結構的一個背反,這種背反本身預示著它不像PC時代那 樣具有巨大的圈錢能力,它已經對PC游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誰在這里創業要小心這個特征,手機購物已經成為手機行為的第四大用途,有兩個方面很重要,第一是海購和鄉村購,這兩塊是 非常重要的,手機時代崛起的過程已經在今年的數字上跟視頻相差不大了,它成為了第四名。第一梯隊已經非常穩固。
我自己從來不愿意談排名,在任何演講的地方都避開排名,因為我不是玩公關的,我是做學問的。海購是驚人的,有海購經歷的人比例也是驚人的,美容、彩妝、奢侈品、母嬰、3C、家 電是海購主要的市場。跨境電商不同的種類在未來都有可能有趨勢的特征,因為中國的產品價格比美國貴現在成為了常態,這件事很嚇人,而且貴得還離譜,早晚有一天應該正常,什么時候 正常不知道。
便利本身就是需求,對于我們來講,都挺懶的,別看在這里顯得很勤奮,但是實際上比誰都更加懶。所以如果把便利這件事能夠夸大,現在只是北上廣深,O2O,每個月我訂飯已經十次左 右,頻繁度跟日常的生活一樣。O2O上門服務擴散力本身是重要的,尤其是餐飲和保潔,這兩點是O2O非常重要的場景,但是千萬別玩壞了,因為一旦玩壞出現大量的食品安全對大家的生活帶 來的是災難性的影響,而且大家會發現O2O頻率之高,我這樣一個月訂餐十次的比例的人可真不少了,因為平時中午一忙了哪有時間去外邊吃?就訂一個吧。
人,兩好一差會伴隨著我們,健身、旅游、抑郁。健身不一定是為了健康甚至是一種格調,今年我最大的變化是健身,因為發現體力越來越不好、越來越萎靡,這不是人的生活,所以定 下一個時間給我多少錢我都不去我要去健身,這非常重要。現在健身恰恰是一個社會當中主力工作群共同的向往,城市級別越高,帶有年輕化的特征,反正健身房中,我算年紀大的。
出行不用說了,大家都要出行,將近九成的人要旅行一次以上,這是多大的機會呀,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尤其對30多歲的女性來講,她們的需求是最旺盛的。
城市與經濟相關,在座的如果有一百人有多少人會抑郁?將近30%。抑郁是生活的強伴隨,我們身邊肯定有抑郁的朋友,大家一定要給出溫情。21世紀絕對不缺人才,我們只缺溫情,這是 這個時代需要我們做的東西。一百人當中就會有兩個人抑郁很嚴重,本來想來開會,就是因為不想見你我就不去了,而且你們還是朋友。有些人雖然來了但是躲著你,不想跟你說話,不是不 喜歡你,就是因為不想說話,不想被人認出來。還有將近20個人沒有體現出這個癥狀,但看人家成功了就焦慮、看人家升職就鬧心,處于非常不舒服的狀態,所以這件事本身我想在從今年開 始我講多長算多長,我一直要關注他們,雖然我做了測試,我沒有抑郁癥,但是這件事是太重要了。
高文化、高收入群體嚴重抑郁的比例是超過任何群體的。這些實際上是暗示,至少我們有所變化。如果哪個企業,無論是對自己的員工還是對消費者,真的能夠在這方面有所作為,你一 定是未來最偉大的企業之一,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