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海拔4700m的藏北高原,在一臺800T履帶式起重機與兩臺100T汽車起重機輔助下,西藏開投色尼區曲果嘎姆200MW風電項目13#風機風力發電機組葉片與輪轂緩緩升起,于10:45順利與機艙完成對接,標志著該項目首臺風機順利完成吊裝。
色尼區曲果嘎姆風電項目是自治區2024年度重點保供項目,也是目前西藏在建最大的風力發電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約13億元,計劃安裝40臺風力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00MW,配置40MW/160MWh構網型儲能,建成并網后預計年上網電量超4.36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可節約標煤13.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5.94萬噸。”西藏開投那曲河水電公司副總經理、色尼區風電項目指揮長郭忠敏介紹。
面對超高海拔、極低空氣密度、嚴寒缺氧、生態脆弱等困難挑戰,項目團隊優化了風機葉片氣動外形與材料抗低溫性能,首次實現單機5MW級風機在4900米海拔的模塊化集成設計。同時,通過生物酶催化軟基固結試驗,篩選耐低溫酶系,構建“酶-土-溫度”動態反應模型,即優化了沼澤區道路固化參數,也最大限度減少對生態脆弱地區的草甸破壞及生態擾動。
項目建成后,將通過數智化技術自動收集風機監測數據,同時利用無人機智能巡查風機,將信息自動反饋至中央控制室進行數據分析并發布指令,從而實現對風電場的智能化控制管理,減少超高海拔氣候對風電場運維的影響,節約運維管理成本的同時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