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風能理事會發布《2025全球風能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新增陸上風電109吉瓦、海上風電8吉瓦,全球累計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136吉瓦。其中,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風電市場,是引領全球風電裝機增長的絕對主力,非洲、東南亞等地區風電裝機增幅也遠超預期,新興經濟體正為全球風電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國持續引領風電增長
報告指出,2024年是中國風電產業強勁發展的一年,不論技術創新、政策環境優化還是市場結構重塑,中國市場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接近80吉瓦,刷新歷史最高紀錄,累計風電裝機容量超過520吉瓦,基本達到全球累計風電裝機容量的一半。
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占全球70%左右,是推動全球風電裝機增長的主要力量。技術創新方面,中國風電產業也在不斷向前。報告指出,2024年,中國風電產業達成多項技術突破,包括安裝投運單機容量為18至20兆瓦的風電機組,26兆瓦海上風電樣機也已經問世;陸上風電領域,批量投運單機容量10兆瓦風電機組,浮式海上風電則迎來多項技術突破。
從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我國風電光伏發電合計新增裝機已經達到7433萬千瓦,累計裝機達到14.82億千瓦,首次超過火電裝機。面向未來,風電光伏新增裝機還將持續快速增長,累計裝機超過火電將成為常態。
全球風能理事會指出,過去20年,中國已經形成全球最大、最完備以及具有高度競爭力的風能產業,全球風能供應鏈中的“中國印記”愈加凸顯。該機構預計,中國風電新增裝機今年將再度刷新歷史紀錄,中國風電產業鏈也將在全球能源轉型過程中持續發揮重要作用。
新興經濟體迸發新動能
2024年創紀錄的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增長,除了有中國市場支撐,還有來自新興市場的“驚喜”。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亞太地區風電新增裝機同比增長7%,非洲和中東地區同比增長率則高達107%。同期來看,北美、歐洲等地風電裝機容量增速卻有所放緩。報告指出,2024年,歐洲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16.4吉瓦,成為全球第二大風電市場,其中,歐盟成員國新增裝機12.9吉瓦。然而,與2023年相比,歐洲新增風電裝機容量下降10%,在全球市場份額占比下降2%。北美地區作為全球第三大風電市場,全球市場份額同比下滑更為明顯,降幅高達33%,其中,美國2024年陸上風電新增裝機量創下自2013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對比之下,以巴西、烏茲別克斯坦、埃及等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風電產業發展卻迎來前所未有的新進展,在積極政策推動下,已經成為全球市場上的“新星”。以巴西為例,報告指出,截至2024年底,巴西政府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該國風電累計裝機量已達到33.7吉瓦,與此同時,巴西也在去年首次開放海上風電市場,為未來增長提供更大空間。
報告預測,2027年后,全球電力需求增長的大部分都將來源于新興經濟體,為滿足電力需求并推動能源轉型,可再生電力擴張必不可少,為此東南亞、中亞、非洲以及中東等地區將快速發展相關產業,到2030年,這些地區每年都將迎來創紀錄的風電裝機增長規模。
合作或為可持續發展之道
報告預測認為,按照當前態勢,2025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將達139吉瓦;如果各國政策框架不變,到2030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有望達到981吉瓦,每年新增裝機容量預計為164吉瓦,復合年平均增長率可達到8.8%。
盡管2024年風電行業數據呈現積極態勢,但潛藏的挑戰也不容忽視。蘇司蘭集團副首席執行官吉里什·坦蒂表示,目前,風電產業加速增長面臨的挑戰包括宏觀經濟壓力、貿易壁壘和供應鏈中斷等。
全球風能理事會首席執行官本·巴克威爾認為,最新統計數據表明,風能發展應該進入更高速發展階段,但目前風能產業不僅面臨貿易壁壘和經濟“逆風”,還要應對電網基礎設施擴張不足、社會爭議、市場機制設計缺陷等挑戰,同時,采購和拍賣容量不足以及全球供應鏈投資不足等因素,也可能拖累風電裝機容量增長。
為此,報告提出,要進一步推動風能產業發展、降低投資風險,政策和監管措施應推動電氣化發展,為電網現代化提供相應支持,同時也應通過工業化提升風能產業的長期競爭力和盈利能力,關注流程優化和產品模塊設計,提高整體效率,更應加強自由、公平、開放的貿易體系,制定貿易友好的綠色工業政策,各國加強合作和對話將是推動創新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記者 李麗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