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發電集團都希望能去,以補充資金。”昨天,對于傳統發電集團剝離新能源業務單獨上市一事,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信息部主任薛靜認為,這與五大發電集團虧損面達50%有密切關系。
除了大唐和華能外,華電分拆的新能源公司同樣希望在今年上市,中電投將把新能源業務打包到旗下香港的上市公司。甚至,作為五大發電集團剝離新能源業務香港上市探路者的國電,也被傳出有意拆分下屬煙臺龍源公司到深圳創業板上市的消息。
早在2009年12月,國電集團旗下的龍源電力率先登陸香港股市,發行21億股H股,籌資171.36億港元,當選去年全球第八大IPO。
紛紛謀求上市的目的,緩解資金緊張狀況,降低資產負債率無疑是重要原因之一。據悉,今年年初,國資委綜合局局長劉南昌公開表示,電力央企資產負債率普遍超過80%,并指出電力行業已進入風險攀升階段。而2010年,國資委在業績考核中要求電力企業的負債率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
開始用市場化手段謀求健康發展
昨天,對于五大發電集團紛紛剝離新能源業務單獨上市的舉動,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評價說,這無疑是一種進步,意味著他們開始利用市場化手段謀求新能源的健康發展。
孟憲淦介紹,目前國內五大發電集團占據風力發電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之所以能占到這樣的位置,起步之初依靠集團內其他業務的支持無疑是重要原因。據悉,業界關于五大發電集團在風電領域跑馬圈地、虧本擠對其他企業,占據市場主要地位的質疑聲音不斷。
不過,孟憲淦認為,五大發電集團國內風電業務絕非賠錢賺吆喝。華能新能源的招股報告顯示,上半年,其電力銷售收入8.597億元,實現持續經營利潤3.470億元,而此前的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復合年增長率均超過200%。
孟憲淦告訴記者,風電成本正在大幅降低,其中,風機機組報價從2009年的6200元/千瓦時,降低到今年的3850元/千瓦時。此外,新能源未來發展潛力巨大,風電定位為新能源中的主力能源,2009年風電裝機容量2580萬千瓦時,發電269億度,占全國發電總量不過0.75%,而2020年,我國希望達1.5億千瓦時。(記者 張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