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在哈密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三塘湖風區(qū),新疆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三塘湖“20萬—80萬千瓦時儲能規(guī)模+80萬千瓦風電項目”正在抓緊前期土建施工,80臺7.5兆瓦風電機組基礎澆筑完畢后將開始安裝,標志著哈密單機容量最大的風電機組即將亮相。
哈密市是國家“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中明確的大型清潔能源基地,轄區(qū)擁有全疆9大風區(qū)中的4個風區(qū),分別是三塘湖風區(qū)、淖毛湖風區(qū)、十三間房風區(qū)及東南部風區(qū),風電技術開發(fā)量達7549.8萬千瓦,約占全疆風電技術開發(fā)量的62.9%。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支持和自治區(qū)高位推動下,哈密市加快“追風逐日”腳步,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yè)發(fā)展動能強勁,已建成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和百萬千瓦光伏基地,其中,風電機組的機型由2.5兆瓦、3兆瓦、4兆瓦向6.X兆瓦、7.X兆瓦等大功率機型不斷升級迭代。目前,哈密市在建和待建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機規(guī)模超過3050萬千瓦。

4月28日,在哈密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三塘湖風區(qū),新疆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臺7.5兆瓦風電機組開始基礎澆筑施工的場景。楊宏建攝
新疆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三塘湖“20萬—80萬千瓦時儲能規(guī)模+80萬千瓦風電項目”總投資約46億元,計劃安裝6.5兆瓦風力發(fā)電機組5臺、6.7兆瓦風力發(fā)電機組25臺、7.5兆瓦風力發(fā)電機組80臺。該公司項目副經理謝曉天介紹,每臺大型風機基礎由墊層、錨栓組合件、鋼筋籠組成,需要澆筑的混凝土方量約在800立方米左右。“為確保澆筑順利完成,我們組織3輛泵車對應一個點位,采取‘兩主一備’作業(yè)形式,16輛混凝土罐車、現(xiàn)場30多名工人不間斷作業(yè),一個點位的澆筑工作12小時內就可以完工。”
為了保障混凝土澆筑質量,技術人員在每個風機基礎內埋設了4個測溫點,隨時進行溫控管理,確保不產生溫度裂縫。
“風機基礎澆筑完成后,養(yǎng)護期為7至14天,達到強度后經過回填,就可以開展風機吊裝。我們計劃在7月底完成110臺風機基礎澆筑,8月份開展整機吊裝,預計在2025年年底完成并網。”謝曉天說。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按照風儲一體化進行建設,配套建設1座220千伏升壓站,配置有80套2.5兆瓦—10兆瓦時儲能單元,每個儲能單元由1套2.5兆瓦—10兆瓦時箱式儲能系統(tǒng)組成。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上網電量約22.9億千瓦時,與同等規(guī)模燃煤電廠相比,相當于年節(jié)約標準煤約69萬噸,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58.2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