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提出的碳中和目標和《風能北京宣言》給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但需要注意的是,碳中和并不僅僅是碳減排,還包括碳匯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另一句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兩個說法會有沖突嗎?表面看起來會,因為山地項目的開發常常會伴隨著林地被砍伐的情況,甚至在一些省份的個別項目中,還出現了由于環保或生態的要求,已投產機組被拆除的狀況。
但在碳中和的大環境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生態環保的維護同等重要,一方面會造成風電開發的非技術成本提升,另一方面也會促使環保政策更加注重微操,而非一刀切。
另外,隨著環保、生態要求的日益提高,行業應該更加注重產品的高可靠性和低噪音等環境友好的特點,強化建設生態風場、環保風場和智慧風場的力度;同時,應該加大對低風速分布式項目的探索,打造質優價廉的新型智慧、生態、環保的綜合能源服務模式。
引子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需要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并表示中國將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消息迅速引爆了風電行業,給搶裝之后的風電市場發展趨勢定下了基調。
碳中和概念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全世界森林的碳儲量超過6500億噸,44%在生物量中,11%在枯死木和枯枝落葉中,45%在土壤層。根據FRA 2010的估計,僅世界森林生物質中就儲存了2890億噸的碳。從整個世界來看,2005–2010年期間森林生物質中的碳儲量每年減少約5億噸,其主要原因是全球森林面積減少。
我國的碳中和行動
為推動踐行低碳理念,弘揚以低碳為榮的社會新風尚,規范大型活動碳中和實施,生態環境部2019年6月14日印發《大型活動碳中和實施指南(試行)》指出,大型活動組織者應通過購買碳配額、碳信用的方式或新建林業項目產生碳匯量的方式抵消大型活動實際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鼓勵優先采用來自貧困地區的碳信用或在貧困地區新建林業碳匯項目。
因此,可以用于碳中和的溫室氣體減排量可包括全國或區域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碳配額;CCER“核證自愿減排量”;經省級及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批準、備案或者認可的碳普惠項目產生的減排量;經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或其他減排機制確認的中國項目溫室氣體減排量。
鼓勵優先購買來自貧困地區的碳信用或者在貧困地區新建林業項目產生的減排量,可以將大型活動碳中和與生態扶貧有機結合,探索建立貧困地區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市場化新機制,將貧困地區林場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良性循環,幫助貧困地區的人民脫貧,實現碳中和和扶貧的雙重效益。
風電發展加速
有分析預測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已經進入“倍速階段”,如果2060年要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的電力需求會增至目前的三倍以上,預計超過20萬億度電。如果按照2000小時年發電小時數計算,那就要有100億千瓦左右的新能源裝機量。
2020年10月14日,四百余家風能企業的代表一致通過并聯合發布了《風能北京宣言》。綜合考慮資源潛力、技術進步趨勢、并網消納條件等現實可行性,為達到與碳中和目標實現起步銜接的目的,在“十四五”規劃中,須為風電設定與碳中和國家戰略相適應的發展空間: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于6000萬千瓦,到2030年至少達到8億千瓦,到2060年至少達到30億千瓦(平均每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超過7000萬千瓦)。
環保要求提高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將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作為全社會的發展任務,做好不斷豐富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之間的辯證關系。在碳中和的大環境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生態環保的維護同等重要,一方面會造成風電開發的非技術成本提升,另一方面也會促使環保政策更加注重微操,而非一刀切,并盡量避免出現已投產機組被拆除的情況。
前途一片光明,讓我們一起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