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大求真講的是,一些相對復雜地形條件下的風流規律。整個工作的流程是:

(1)將目前所有典型山地形態進行了分解和聚類,總共有七大類地形;
(2)分別繪制這些地形的三維網格模型;
(3)在中性條件下,對不同地形的流場進行仿真模擬;
(4)根據仿真結果,簡要分析了風流場特性;
(5)為簡化模型,暫未考慮多風向條件,熱力條件。
希望通過這樣一次嘗試,讓大家對不同地形條件下風是怎么運動,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輔助大家開展測風塔選址,宏觀規劃、風場設計工作。
第一類:平坦地形
平地(地表情況比較單一的情況下)的風速變化是與大背景地形和氣候是相關的,所以在較大空間尺度肯定是有變化的。同時,在較小的空間尺度上,不意味著風沒有變化,只是變化的范圍和幅度較小。而恰恰這種地形條件,建設的風電場普遍是大項目,這就要關注風的變化了。同時,在現在海上風電評估中是要參照上述一些經驗的,個人建議將中尺度與微尺度相結合的評估方式落實到這種大范圍區域的平坦地形中來。
前段時間去新疆調研了一下,回過頭看看那些已經發電的項目,當年對新疆、甘肅、東北、內蒙這些地區的認知還是有誤區的,將來紅六省解禁之后再干項目,就必須真心的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了。話題不扯遠了,還是回到今天的主題。
第二類:隆升地形
(1)山梁兩側坡度均為17度
風速:

湍流:

這種地形條件下坡度較緩,氣流經過爬升加速,在山頂處風速達到最大,湍流較小,山梁兩側湍流區較小,如果山頂較為平緩且場坪足夠、便于排布風機,在一定條件下,可多排布置。
同時,當氣流穿過該隆升地形后不久,風速逐漸恢復,湍流也開始降低,后方的區域又可以具備排布風機的條件了。
(2)山梁兩側坡度均為30度
風速:

湍流:

這種地形條件下坡度中等,同樣的氣流在山頂處風速最大,湍流較小,背風一側形成了較大的回流區,該回流區內風速不僅影響發電量使其降低,更重要的是湍流大影響機組的正常運行,因此排布風機時應盡可能放置在開闊的制高點,并且避免在背風區再排布風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