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關于同意青海省開展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的復函》。試點方案指出在確保供電安全的前提下,優先保障規劃內的風能等清潔能源發電上網。制定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送出工程規劃,切實保障可再生能源公平并網接入,鼓勵風電等送出工程由項目業主建設或代建,項目業主依法依規享受可再生能源接網工程補貼。按照環保優先、電價優先的原則,加強能源資源管理,將電源項目特別是風電等資源類項目的業主選擇引入競爭機制,公開擇優選擇項目業主。以下為試點方案原文:
青海省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 號)(以下簡稱中發9 號文件)及配套文件精神,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解決制約我省電力行業科學發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層次問題,促進電力行業又好又快發展,結合我省實際,制定青海省深化電力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
一、 青海省電力體制現狀及存在問題
( 一) 現狀。
1. 基本情況。 青海省總面積 72 萬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3000 米以上, 有 6 個民族自治州, 截至 2015 年底常住人口588 萬人。 自 2002 年電力體制改革實施以來,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 電力行業破除了獨家辦電的體制束縛, 從根本上改變了計劃體制和政企不分、 廠網不分等問題, 實現了快速發展, 供電服務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得到全面解決, 基本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 初步形成了電力市場主體多元化競爭格局。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轄 7 家地市級供電企業、 28 家縣級供電企業, 供電面積 48.2 萬平方公里, 供電人口 577.8 萬人,承擔了青海絕大部分地區供電任務。 此外, 玉樹藏族自治州結古、稱多等六縣供電任務由青海省水利水電集團公司承擔;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 班瑪、 瑪多三縣供電任務由當地縣政府承擔。 玉樹地震后, 玉樹電網與青海主網聯網, 果洛三縣電網孤網運行, 網架薄弱, 供電能力低, 可靠性差。
2. 電力發展情況。 截至 2015 年底, 全省電力裝機 2171萬千瓦。 其中, 水電 1145 萬千瓦、 火電 415 萬千瓦、 太陽能發電 564 萬千瓦、 風電 47 萬千瓦。 2015 年青海省全社會用電量 658 億千瓦時, 發電量 576 億千瓦時。青海電網位于西北電網中間樞紐位置,東部通過 4 回 750千伏線路與甘肅電網相連, 西部通過 2 回 750 千伏線路經甘肅沙洲與新疆聯網, 南部通過一回±400 千伏直流與西藏聯網。省內已形成東西 750 千伏電網為骨干網架、 東部 330 千伏雙環網、 中部單環網、 西部及南部分別輻射至花土溝、 玉樹等地區的主網網架結構, 110 千伏以 330 千伏變電站為電源點輻射供電, 供電能力與質量顯著提升。 截至 2015 年末, 750千伏變電站 6 座, 變電容量 1440 萬千伏安, 線路 17 條、 2716公里; 330 千伏變電站 29 座、 變電容量 1662 萬千伏安, 線路 115 條、 5578 公里; 110 千伏變電站 121 座, 變電容量 898萬千伏安, 線路 309 條、 8108 公里。
3. 市場化探索。 2016 年 1 月, 我省出臺了《 青海省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方案》,開展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 同年 4 月, 經省政府同意組建了青海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章程和規則正在研究制定中。
( 二) 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 青海電力工業有了長足發展, 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但一些長期積累起來的矛盾和問題也日益凸顯, 特別是藏區電力普遍服務成本高等問題制約了我省電力工業進一步發展和市場化推進。
1. 青海藏區電力普遍服務成本高。 青海藏區電網面積大、 投入多, 負荷小、 電量少, 運營成本高。 藏區面積占全省 95%以上,電網投資占總投資 70%以上,用電負荷只占 15%左右, 電量僅占 12%左右。 維護藏區穩定責任重, 三江源保護責任大, 普遍服務成本高。 預計“十三五”藏區電網經營虧損將達 30 億元,如不及早建立青海藏區電力普遍服務補償機制, 將會大幅推高我省輸配電價水平。
2. 市場化定價機制尚未形成。 一是現行上網電價大部分仍執行政府定價, 難以及時反映市場供求狀況、 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保護支出。 二是工商業補貼居民和農業、 城市補貼農村、 高電壓等級補貼低電壓等級的電價交叉補貼問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