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山頂,在項目基地現場,記者看到第一臺風機正在安裝。曹經理告訴記者,風機主要由塔筒、機艙、發電機、輪轂、葉片、主變壓器等大型設備組成。而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開拓山路以及運輸這些設備是最費時間的事情,風機安裝則相對較快。正矗立著的第一臺風機,塔筒、機艙等已安裝,工人正在高達83米處塔筒頂部安裝輪轂,最后把三片葉片插進輪轂,風機大型部件就基本安裝完畢。
第一臺風機正在安裝。
項目效應:既賣能源又賣“風光”
據了解,該項目建設前期花了一年多時間測風,確定風資源滿足條件才開始項目落地。曹經理坦言,大頂山風電場項目的風機組都是低風速風機,目前風機技術比較成熟,3米/秒風速就能發電,大頂山年平均風速為5米/秒,有足夠風力發電。
建立大頂山風電場主要解決地方用電問題,從而緩解整個肇慶地區用電緊張問題。“項目建設前我們同樣評估過當地用地問題,現在德慶縣用電由南方電網供應調度過來,輸送電力過程中一方面損耗大,另一方面還存在用電高峰期供應不足的問題,我們開發大頂山風電場主要是供當地使用當地消納。投入使用后年發電量為9000萬至10000萬千瓦/時。按一戶居民年均用電量2000千瓦/時計算,這個風電場可供四萬五千戶家庭使用。當然,還會供給企業使用。”曹經理說道。
至于企業和居民使用電量供需分配,曹經理則表示,這由南方電網決定,“我們風電場負責發電,最后把電輸送至南方電網德慶官圩站,由那邊負責調度分配。”
曹經理告訴記者,大頂山風電場已完成了11個澆筑基礎,流水作業2—3天就能安裝好一臺風電機,“每安裝好一臺風電機會馬上投入使用,計劃9月開始發電。項目總體建設已完成超過80%,10月整個風電場就基本可以運轉。”
此外,大頂山風力場還有望成為德慶一道旅游風景線。吳亮表示,省內其他風電場如新興天露山風電場平時就有不少旅客,有游客甚至去那里拍婚紗照。對于大頂山風電場,縣領導也有打造旅游觀光這方面的規劃,“把道路做寬,通車順暢就能吸引游客前來觀光。”吳亮說道,上大頂山風電場的山路原規劃路寬3至3.5米,如今開拓至6米寬,到時把道路路基綠化帶等修建好,路寬也夠旅游大巴通行。
■鏈接展望:年發電利潤兩億余元年減少標煤量4萬噸
2015年8月底,項目開始動工建設,當年完成投資約3億元。目前,累計完成場內新建道路施工16.72公里;完成12個風機場平施工,12個基礎開挖,11個風機基礎澆筑;正在進行升壓站站內場地平整、圍墻磚砌體及風機吊裝工作。
項目投產后,預計年上網發電量為10098萬千瓦/時,年產值約6600萬元,年稅收約1430萬元,年發電利潤總額27543萬元,年減少使用標煤量約4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