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國風能資源詳查和評價結果顯示,我國陸上風能資源豐富區主要分布在東北、內蒙古、華北北部、甘肅酒泉和新疆北部、云貴高原、東南沿海地區。以70m高度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為例,內蒙古最大,約為15億千瓦,其次是新疆和甘肅,分別為4億千瓦和2.4億千瓦。此外,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北部,以及山東、江蘇和福建等地沿海區域風能資源豐富地區面積大,適宜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基地。我國中部內陸地區的山脊、臺地、江湖河岸等特殊地形也有較好的風能資源分布,適宜開發利用分散式風電。
圖1 全國10m高度風功率密度等值線圖
由全國10m高度風功率密度等值線圖(圖1)可見,我國風能資源豐富區(東南沿海及其附近島嶼、新疆北部、內蒙古全境、甘肅北部、“三北”地區)10m高度年有效風能密度都能達到200W/m2-300W/m2。目前這類地區的風能資源開發程度較高。相對于這些地區之外,除了部分高山和湖泊周圍風能資源較豐富外,其他地區風功率密度都在150W/m2以下。
通常行業內將風電機組輪轂高度處年平均風速小于6m/s,年平均風功率密度在200W/m2以下的風電場稱為低風速風電場。
據統計,全國范圍內可利用的低風速資源面積約占全國風能資源區的68%,且均接近電網負荷的受端地區,市場前景廣闊。隨著風能資源豐富的風電場越來越少,而適用于低風速地區的風電機型則越來越多,低風速風電場的開發正逐步進入發展期。目前開發低風速風電場熱門的省份有江蘇、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廣西和廣東等。
低風速風電場的定義
低風速風電場的概念尚未有統一的定義,參考部分文獻后,較客觀的表述可為:低風速風電項目是指風電機組輪轂高度上年平均風速在5.3m/s-6.5m/s之間,年利用小時數在2000h以下的平原或相應風功率密度的高原區域內可開發風電的項目,其一年內風速介于3m/s-7m/s的頻率較高。
目前隨著低風速風電機組的技術水平提升,年平均風速達到6.0m/s以上,風電機組年發電利用小時數基本可以達到2000h。根據近兩年風電項目投資造價情況分析,年利用小時數達到2000h以上的風電項目都有不錯的盈利能力,年利用小時數達到1800h則大多數風電項目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可以達到8%的要求。而年平均風速小于5.5m/s時,風電項目將面臨較大的投資風險。所以從風電開發商立場考慮,其關注的低風速風電項目年平均風速基本在5.5m/s-6.0m/s之間,年利用小時數在1800h-2000h之間。
低風速風電項目實例
一、項目概況
該風電項目位于安徽省巢湖南岸低山丘陵地區,場址區內由多條南北向山梁構成,風電場內機組主要依靠山脊走勢呈南北布置。風電場平均高程在59m-198m之間。
風電場場址區域80m高度年平均風速為5.4m/s,風功率密度165.3W/m2;5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風速為29.94m/s,宜選用安全等級為IEC IV(C)類及以上風電機組,風電場安全等級較小。風電場位置及地形見圖2。
圖2 安徽巢湖某風電場地形圖
二、機型選擇
由于風電場安全等級較小,可以選用國內安裝數量較多、技術較成熟的幾種低風速風電機組,機型參數見表1。
表1 幾種應用較多的低風速風電機組參數表
三、數據處理
風電場場址區域內有一座80m高度測風塔,測風數據已滿一年,年平均風速5.4m/s。通過對該套數據進行同比例放大及縮小,將年平均風速折算成5.0m/s-5.9m/s、間隔0.1m/s,共獲得十套風能資源數據。采用WAsP軟件按照不同的年平均風速成果計算威布爾擬合參數A、k值和各風電機組機型對應的理論發電量。
風電場年上網電量是在理論發電量的基礎上,考慮風電機組利用率、氣候影響、空氣密度、功率曲線保證率、尾流影響、控制和湍流、風電機組葉片污染、風電場場用電線損等因素和軟件計算誤差的影響,對其進行修正,得出風電場年上網電量。按照該風電場特征計算了風電場上網電量綜合折減系數,并計算年上網發電量及風電場年利用小時數。
A、k值及年利用小時數成果見表2。各項折減系數取值按照工程經驗估算,見表3。風電場年利用小時數為上網電量/裝機容量。
表2 各機型在不同風速下的年等效利用小時數
表3 案例風電場綜合折減系數計算

由表2可得,發電量和單位容量下的掃風面積成正比關系,由于WTG-4機型單位容量下的掃風面積較大,捕捉風能的效率較高,所以年上網電量等效利用小時數較高。風電機組的啟動風速和額定風速越低,則更適應低風速風電場,發電量相應有更大優勢。
四、項目效益分析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中國風電建設統計評價報告2014》顯示,位于華東低山丘陵地區風電場投資成本約在9000元/kW。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了2016年和2018年標桿電價,對應四類風能資源地區具體執行標準如下:
(1)2016年、2018年等年份1月1日以后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分別執行0.60元/kWh、0.58元/kWh的上網標桿電價。
(2)2年核準期內未開工建設的項目不得執行該核準期對應的標桿電價。
(3)2016年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但于2017年底前仍未開工建設的,執行2016年上網標桿電價。
因此,案例項目的上網標桿電價在0.60元/kWh和0.58元/kWh時分別測算其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另外還考慮了案例項目的造價水平、發電量及各項取費標準進行測算。根據國家現行財稅制度和現行價格,按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建設部頒發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進行費用和效益計算,考察項目的獲利能力、清償能力等財務狀況,以判斷其在財務上的可行性。判斷風電項目可行的重要參數是項目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稅后,下同)要達到8%以上。各機型在不同風速條件下項目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結果見表4、表5。
表4 電價為0.60元/kWh時各機型收益表
表5 電價為0.58元/kWh時各機型收益表

根據表4和表5的結果可得:
(1)若是采用WTG-1和WTG-3機型,在2016年電價政策下,要達到項目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8%的要求,需要項目年平均風速達到5.4m/s-5.5m/s;在2018年電價政策下,要達到項目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8%的要求,需要項目年平均風速達到5.6m/s。
(2)若是采用WTG-4機型,在兩種電價政策下,在年平均風速只要達到5.3m/s,項目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就能達到8%,但是該機型目前尚未大規模應用。
(3)同時測算出,在2016年電價政策下,風電場利用小時數需達到1800h以上;在2018年電價政策下,則需達到1900h以上。對于案例項目而言,風電場實際年平均風速為5.4m/s,宜選用WTG-4機型,年發電量等效利用小時數2005h時。經測算項目若能在2016年核準并如期開工建設,全部全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稅前)8.65%,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稅后)11.43%,投資回收期9.2年。
結論
本文通過我國東南地區某低風速風電場案例,討論了在目前風電機組制造水平下投資低風速風電場的必要條件。
(1)低風速風電場年平均風速需達到5.3m/s以上,且年利用小時數需達到1800h以上,項目才適合投資。
(2)在最新的風電上網標桿電價標準情況下,低風速風電場需滿足年平均風速達到5.5m/s以上才有較多的可選機型,使得項目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滿足8%的要求,這樣才能保證項目開發風險較低。
(3)在年平均風速達到5.3m/s的情況下,目前也有較合適的機型可選,使得低風速風電項目基本實現投資收益目標,但是目前此類機型尚未大規模安裝應用,有待進一步驗證。
(4)低風速風電場開發需要選擇的機型有如下特點:較大的單位容量掃風面積、較低的啟動風速和額定風速。
(5)由于面臨陸上風電上網標桿電價的調整,在2016年和2018年電價政策下,風電場利用小時數需達到1800h和1900h以上,低風速風電項目才能達到投資收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