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宣城郎溪風電項目獲省能源局核準,安徽龍源公司2015年完成5個項目共計25萬千瓦容量項目核準工作,至此,安徽龍源公司項目核準容量達到百萬千瓦,標志著龍源電力安徽區域“百萬千瓦低風速地區風電基地”戰略格局已經形成。
率先搶占低風速地區
作為年平均風速鮮有超過6m/s的安徽,曾被人視為雞肋,甚至被新能源企業看作禁地。憑借著國電集團公司“以大力發展新能源引領企業轉型”戰略實施的東風,以及對“三北”地區限電趨勢的研判,龍源人敢為天下先,于2009年底果斷決策進入安徽開發風電,做第一個吃低風速風電“螃蟹”的人。
項目前期人員仔細分析皖能集團在滁州來安地區長達3年的測風數據,發現這里雖然只有5.7m/s的年平均風速,但安徽地區有不限電的先天優勢。再通過加密測風、優化風機選址布置、嚴控工程造價等技術手段,前期人員測算出項目年收益率可在10%以上,果斷判定安徽低風速地區風電不僅可行,而且大有可為,從而把握住了進軍安徽乃至整個低風速風電市場的最佳時機。
從2009年12月完成簽約,到2010年3月安徽龍源公司成立,再到2010年末并網發電,來安風電場1-4期20萬千瓦項目實現了“當年成立項目公司、當年核準項目20萬千瓦、當年建成并網發電”的開發奇跡。此后,安徽地區風電開發由無人問津迅速變成多達20家開發商競爭的局面,同時國內其他內陸低風速省份的風電開發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可以說,龍源電力低風速風電開發的戰略決定引領了又一個新能源開發潮流。
保持區域絕對優勢
自2010年來安風電場投產后,緩過勁來的其他風電開發商也乘勢涌入安徽。在愈發激烈的競爭形勢下,安徽龍源公司按照集團統一部署穩步推進項目建設工作,繼來安風電場后先后建成明光、鳳陽、全椒等風電場,裝機容量在2014年突破50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