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能源安全、環境污染和氣候變暖問題,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積極推進能源革命,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尋求可持續發展途徑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大戰略選擇。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付出了很高的資源和環境的代價。
一、發展風電是我國實施可持續能源戰略中必然選擇
1、 能源資源減少迫使尋求新的能源
能源全球性能源危機,能源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不可缺少的。預計到2025年,全球能源消耗量比2001增長54%,工業國家的能源消耗量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亞洲發展中國家能源消耗量將比目前增長一倍,占全球能量需求增長量的40%和發展中國家增長量的70%。面對全球經濟和人口增長的能源的需求,傳統能源的日益枯竭,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發展清潔可再生的新能源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
2、 常規能源的現狀和潛力
煤炭是中國最主要的能源資源,在中國能源資源中占絕對優勢地位。按2000年煤炭產量10億噸計算,中國煤炭資源探明保有儲量的保證程度高達1000年,其中經濟可開發剩余可采儲量的保證程度為114年。
中國石油總資源量約有1000億噸,其中探明儲量160億噸;天然氣總資源量38.14萬億立方米,其中探明儲量2.06萬億立方米。石油和天然氣探明儲量在全國能源資源探明總儲量結構中分別占2.8%和0.3%,在世界同類油氣儲量中分別占2.0%和0.5%。
能源消費需求的快速增加,使常規能源面臨枯竭的危機。如果以2009年的能源探明儲量、生產量、消費量為基礎,中國已探明儲量的常規能源僅能開采、消費不足35年,而這一數字的全世界平均值也僅不足80年。在無重大能源發現或能源消費結構無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全世界常規能源在未來100年內消耗殆盡,而石油可能是最先枯竭的能源。
3、 最具有商業化潛力的新能源——風電
根據世界能源組織測算,風力發電年增長均在30%以上,到2020年,全世界風電裝機總容量將達12億千瓦,年發電量將達到世界電能總需求量的12%。
由此可見我國風能資源具有商業化、規模化發展的巨大潛力。最重要的還是要打破制約風能利用產業化發展的瓶頸,精心的培育和呵護市場。風能造價相對低廉,成了各個國家爭相發展的新能源首選。
二、中國風資源分布
就區域分布來看,我國風能主要分布在以下幾個地區:
1、東南沿海及其島嶼,為我國最大風能資源區
2、內蒙古和甘肅北部,為我國次大風能資源區
3、黑龍江和吉林東部以及遼東半島沿海,風能也較大
4、青藏高原、三北地區的北部和沿海,為風能較大區
5、云貴川,甘肅、陜西南部,河南、湖南西部,福建、 廣東、廣西的山區,以及塔里木盆地,為我國最小風能區。
6、在4和5地區以外的廣大地區,為風能季節利用區
三、中國風電主要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