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開工 一年建設 一年投產
日前,記者來到海拔1678米昔陽縣沾尚鎮,山頭上聳立的上海斯能風力發電公司投資建設的風力發電機讓人眼前一亮,只見在連綿起伏的山巒上,30余米高的“巨無霸”風車錯落有致的排列在崇山峻嶺之間,隨著巨大的葉片迎風旋轉。
昔陽斯能風電公司副總經理張迅告訴記者:“項目于去年7月份開工建設,在今年6月實現并網發電。項目運營周期為20年,每年可供綠色電力5億度以上,可為地方政府創稅收6.14億元,同時節約標煤150萬噸。由斯能風力發電場輸送的“綠電”將成為昔陽縣清潔能源的一大亮點,能夠增加當地政府的財政收入,帶動關聯裝備制造和服務行業的發展,實現相關產業升級。”
記者了解到, 昔陽斯能風電項目是由中船海裝公司于上海斯能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項目總投資15.8億元,風力發電規劃容量200兆瓦,項目同步建設一座220千伏的升壓變電站。風力發電機組單機容量2000千瓦,共裝機100臺,該機型是我國目前內陸山區最先進的長葉片、大容量機組。
昔陽縣縣長王根元高興地說:“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昔陽斯能風電有限公司克服重重困難,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了投資15.8億元的工程建設任務,創造了一年開工、一年建設、一年投產的昔陽速度。昔陽斯能200MW風電場風機正式并網發電,標志著昔陽縣工業轉型、產業結構調整又邁出了堅實的步伐。該項目的建成投產,填補了我縣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空白,對于昔陽縣開發利用風力資源,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能源產業、調整優化工業結構、推動縣域經濟轉型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風力發電是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資源,風電開發建設,對于節能減排,增加清潔資源供應,保護環境,調整能源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昔陽縣立足本地實際,依托資源稟賦,堅持“產業轉型、經濟跨越”的思路,推進工業轉型發展。昔陽斯能風力發電項目是昔陽縣引進落戶的轉型標桿重點項目之一,也是該縣第一個風電建設項目,是該縣開發利用風力資源,調整能源結構、實施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昔陽斯能風力發電充分利用沾尚、西寨兩鄉鎮較豐富的風能資源建設風電場,所發出的綠色無污染電力,可以改善當地電力系統的能源結構,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43.53萬噸、二氧化硫1.31萬噸、粉塵11.87萬噸。該項目的建設不僅能為昔陽縣旅游業帶來新的景點,更能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綜合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