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企業保持增長態勢
從高層對風電表述來看,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及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時用的是“鼓勵發展”,今年則變成“大力發展”,由此可見新能源產業地位的提升。
據有關規劃顯示,到2020年并網風電裝機容量達到發展目標。如按此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風電每年需要投產2000萬千瓦以上,市場空間還十分巨大。隨著風電新增裝機放量,帶動了風電設備產業鏈上的公司,盈利出現見底回升。2014年多家風電設備上市公司業績均出現爆發式增長。進入2015年后,多家風電企業業績繼續保持高速的增長勢頭。國信證券(002736 公告, 行情, 資訊, 財報)分析師楊敬梅認為,相關文件的發布是對風電行業建設的再次加碼。預計風電行業將延續2014年的增長態勢,在2015年維持較高的景氣度。全年的風電裝機容量將超過25GW。建議關注風電板塊龍頭企業,如金風科技(002202 公告, 行情, 資訊, 財報),以及泰勝風能(300129 公告, 行情, 資訊, 財報)、湘電股份(600416 公告, 行情, 資訊, 財報)、節能風電(601016 公告, 行情, 資訊, 財報)、中材科技(002080 公告,行情, 資訊, 財報)、天順風能(002531 公告, 行情, 資訊, 財報)。
新增光伏并網容量增長不俗
除風能外,光伏發電同樣值得關注。就2015年來看,2015年上半年新增光伏并網容量7.7GW,同比增長133%。全國光伏發電量同比增長57%至35.8GW。新增容量中87%來自市政規模光伏電站,13%來自分布式發電項目。市場擔心今年能源局17.8GW的裝機目標會像2014年一樣無法完成。但國金證券(600109 公告, 行情, 資訊, 財報)分析師張帥認為,在能源局今年嚴控各地項目審批、建設進度的背景下,結合我們今年以來觀察到的各地項目配額發放進度和近期業主設備招標提前大面積啟動等情況來看,全年完成17.8GW裝機目標將是大概率事件,實際完成量甚至可能接近20GW。
有行業人士認為,光伏行業基本面一如既往,形勢大好,在前期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地方光伏支持政策陸續公布。今年可再生能源附加有望繼續上調,可再生能源配額制也有望推出。張帥也表示,2015年下半年光伏行業高景氣度確定,中長期成長空間仍大,市場面臨較大幅度的預期差修正。維持對板塊中制造環節和電站開發與EPC環節的重點推薦,建議投資者關注隆基股份(601012 公告, 行情, 資訊, 財報)、陽光電源(300274 公告, 行情, 資訊, 財報)、航天機電(600151 公告, 行情, 資訊, 財報)。
潛力股精選
天順風能海外收入占比超過60%
公司憑借良好的綜合管理能力,在國際市場上產品具有較大的成本優勢,國際風電巨頭對公司的采購量逐年增長。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徐偉指出,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始終超過60%,而且由于海外毛利率高于國內,運費低于國內,因此公司的海外利潤占比要高于收入占比,始終超過70%。同時公司有大量在手海外訂單,絕大多數是以美元結算,受益于人民幣貶值,公司的銷量、利潤率都能夠得到大幅度提高。因為公司凈利率水平維持在12-13%,業績向上的彈性非常大。同時,公司整合優質風場資源,為風電場運營業務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湘電股份具有國企改革概念
公司當前風電產品的訂單和發展形勢分析,國金證券分析師陸洲預測三季度公司各項業務保持穩中有升,前三季度業績扭虧為盈是大概率事件。湘電已經將軍品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在大型水面艦艇動力系統和武器系統用電機、陸軍主戰裝備用電機等領域的產品日益成熟,與大型軍工央企、軍工院校的合作不斷深化。湘電股份是目前A股海軍裝備標的中彈性最大、成長性最好、風險收益比最高的品種之一。此外,公司大股東湘電集團是湖南省26家省管國有企業中首批國企改革試點企業,未來公司有望受益國企改革。
中航機電光伏產業中的“國家隊”
公司已是國內光伏產業中規模靠前的“國家隊”, 申萬宏源(000166 公告, 行情, 資訊, 財報)證券分析師劉曉寧認為,公司通過募集資金投建光伏項目,進一步執行通過下游電站帶動整體產業鏈的盈利模式。公司未來有望進一步加強終端電站建設,從而帶動公司上游光伏產品的銷售,也為公司帶來良好的收益。此外,公司實際控制人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隸屬于集團第八研究院管理。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化,我們預計航天八院有望加速國企改革進度,集團內的其他“軍轉民”資產存在注入預期,并存在進一步引入現代管理經營機制和員工激勵的預期。
陽光電源與阿里云建光伏運維平臺
公司積極延伸業務范圍,根據政策環境和市場需求,提前進行多元戰略布局,包括攜手阿里云搭建智慧光伏電站運維平臺、將積極爭取售電牌照參與電力交易、發力新能源汽車電控及充電領域。齊魯證券分析師曾朵紅認為,公司2015年上半年逆變器實現營業收入8.01億元,同比增長30.05%;半年報披露上半年產量1.98GW,預計確認銷量約 2.2-2.5GW,預計貢獻6000-7000萬元的凈利潤。新產品的推出進一步提升公司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能力,鞏固公司的國內龍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