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筱婷認為,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整個發電行業的政策目標已經從過去保障能源供給轉向清潔高效發展,這會使整個電力行業的資本支出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五大發電集團將持續扮演中央政策性工具的角色,為中國提供穩定電力,同樣幫助國家實現能源結構清潔化的目標。
“中國電力行業的政策焦點正在從‘保證電力供給充足’轉往‘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環境保護’的方向發展。”惠譽評級在5月20日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中做出以上判斷。
這份名為《中國電力行業藍皮書:走向更清潔的未來》的報告稱,隨著中國經濟轉往更可持續、以服務和消費拉動為主的增長模式發展,電力需求增長將在未來十年中放緩。而節能減排政策的執行,也將使中國按計劃達到“十二五”期間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降低16%的目標。
經濟結構轉型降低電力消費強度
當前,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狀態進入中高速發展的新常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環境問題日益嚴重,這些對電力行業都有較大影響。
惠譽評級企業評級團隊聯席董事黃筱婷認為,過去第二產業一直扮演經濟增長“火車頭”的角色,近年來隨著政府努力推動經濟結構轉型,第三產業已經超過第二產業成為最主要的推手,不僅如此,第三產業也成為國內生產總值最主要的構成,這對電力行業有很大的影響。根據估算,第二產業每單位產出電量是第三產業的6.6倍,所以經濟結構在從第二產業為主向第三產業為主轉變的過程中,整個社會對電力這個要素需求會降低。
而在電力的需求方面,電力企業經過多年的高速建設后,電力供給已不再緊張。惠譽評級的報告中指出,在過去經濟高速增長的年份里,電力需求的增速往往高于經濟增速,即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大于1。而從2012年開始電力消費彈性系數便處于低于1的水平,2014年這個數值更是下降到0.5左右。黃筱婷表示,電力需求的增速隨著經濟活動的開展趨緩,預計這個現象會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而更加明顯,我們預計整體電力彈性未來將長期處于低于1的水準,過去電力增速雙位數成長的年代已不再。
惠譽評級認為,隨著電力需求增速放緩、彈性下降,政策的焦點將從保證電力供給轉為高效、清潔發展。節能減排政策的執行,將使中國按計劃達到“十二五”期間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降低16%、2015年用電量6.15萬億千瓦時的目標。而未達標地區多在西部,這顯示高耗能產業逐漸向內陸移動,污染問題也將隨之西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