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推動電力行業競爭
過去我國長期處于資源消耗型增長模式,帶來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留下了許多環境問題。大氣污染中的霧霾現象日益嚴重,其中燃煤被認為是導致霧霾的元兇,而電力行業恰恰又是最重要的煤炭使用行業。基于我國“富煤平油少氣”的結構,電力行業絕大方面的發電是來自燃煤和火電,使得電力行業成為廢氣排放很主要的來源。
環保部的調查數據顯示,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煙(粉)塵等污染物的主要排放來源為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企業。電力清潔化成為我國環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這都影響電力行業的政策發展方向。
從近年政策上來看,2013年國務院印發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將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作為發展目標。
2014年發布的 《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 (2014—2020年)》(以下簡稱 “行動計劃”)提出了更加具體的實施目標,即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
“行動計劃”中還提出,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到2020年,力爭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5億千瓦左右;風電裝機達到2億千瓦,風電與煤電上網電價相當;光伏裝機達到1億千瓦左右,光伏發電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地熱能利用規模達到5000萬噸標準煤。
惠譽評級預計,清潔能源的裝機量增長將繼續快于總體裝機量增長,從而讓國家能夠按計劃實現 “將清潔能源的裝機份額從2014年的33%增長到2020年約40%”的目標。但由于煤炭資源豐富,燃煤發電廠仍然會是中國主要的電力來源,到2020年底之前約占全國裝機量的60%左右。盡管如此,新增燃煤機組將采用更好的環保技術,運營效率也會高于現有機組。
報告認為,盡管電力裝機增長會放緩,電力行業在2020年之前的資本支出仍將保持高位,因為從絕對值來看凈新增裝機量仍然很大,而能源結構清潔化需要更昂貴的技術,另外中國還將投資建設特高壓輸電線路向高電力消費地區輸電。
據2015年3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不難看出政策對于發電和售電環節更加開放,而對于輸配電環節更加規范,惠譽認為這說明政策正在推動電力自由化以提升行業效率。
黃筱婷認為,開放發電側和受電側目的是引入競爭,這是希望通過市場機制,讓有競爭力有效率的業者脫穎而出,對于中間有自然壟斷屬性的輸配電環節,未來政策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加強監管,以及輸配電站的透明化。我們預計這樣的改變會使電網經營業者和經營模式有所改變,他們將從過去獨買獨賣的角色轉變為輸送通道的提供者,隨著多買多賣的格局和輸送電價的透明化,預計未來發電企業和用戶間直接交易會變得更為頻繁。未來電價會由發電企業和受電企業或者用戶直接在市場中通過談判或者競爭的方式進行調整,還原了電力的商品屬性。
五大集團為電力清潔主力
此外,報告稱,五大發電集團在過去十年中一直受益于各種直接和間接的國家支持,包括股權注資、財政補貼、政策激勵和退稅優惠等。
截至2014年底,這五家企業控制著中國大約一半的發電裝機容量,各家的市場份額也相差不多。
基于五大發電集團的規模和效率優勢,惠譽評級預計中國政府將繼續利用這些企業來增加清潔能源裝機量并改善現有燃煤發電廠的排放標準。
惠譽評級企業評級團隊高級董事王穎表示,包括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在內的中國五大國有獨立發電運營集團將繼續作為重要政策工具,幫助國家實現能源結構清潔化的目標。
黃筱婷認為,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整個發電行業的政策目標已經從過去保障能源供給轉向清潔高效發展,這會使整個電力行業的資本支出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五大發電集團將持續扮演中央政策性工具的角色,為中國提供穩定電力,同樣幫助國家實現能源結構清潔化的目標。
同時,惠譽評級認為,政府的改革計劃中也包括市場化改革,這對提高電力部門的效率十分重要。惠譽評級預計,鑒于電力行業的戰略重要性,中國政府將逐步進行改革,確保市場化措施與國家的整體發展和社會穩定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