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15日,明陽風電(NYSE:MY)張啟應、曹人靖、朱榮華、樊浩杰組成的高管及專家團隊參加2015CWEE上海國際風能展,展示了明陽技術產品、運維、海上工程等領域多項創新成果,并與行業專家和廣大客戶進行全方位深度交流與良好互動,彰顯了雄厚的技術實力。
精品SCD+
超級緊湊型SCD風力發電機組是明陽風電的拳頭產品,具有輕量化、易運輸、模塊化、高發電量、高可利用率、低度電成本等核心技術優勢,有著高度集成一體的液壓、冷卻、潤滑系統,相對傳統型風機,SCD風機總零件數減少15%、標準件減少25%。在海上風電場建設方面,具有葉片、輪轂和機艙海上一次性起吊的特點,曾在江蘇風場創下一次性吊裝時間短于60分鐘的業界紀錄。
2014年SCD系列風機成績顯著。
SCD3.0MW在41年來登陸華南最強臺風——2014年第9號超強臺風“威馬遜”的襲擊下展示了優異的抗臺風性能和高可靠性,臺風前期發電量提升至平時將近2倍;SCD6.0MW風機與丹麥VESTASV164-8.0MW風機、德國SIMENS SWT-6.0-154風機躋身全球最佳海上風機前三甲,獲評“2014年度全球最佳海上風機銀獎”。SCD兩葉片在海上和臺風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MYSCD三葉片則是針對低風速和超低風速的完美解決方案,MYSCD三葉片風機在本次展會獲得了鑒衡認證辦法的A級設計認證。
明陽風電始終堅持以精品理念研制SCD風機,對其部件、子系統和整機進行全面的試驗分析,進一步提升為各類不同風況市場量身訂做產品的技術研發能力,形成新形勢下的企業綜合競爭實力。
提升風場存量資產效益 打造風電“6S服務中心”
當前我國運行的近七萬臺風機中,因風資源評估差異、風機可靠性不足、風機性能欠佳等三大制約因素嚴重影響發電量效益。明陽風電將通過高效運維以及技術優化改進等方式打破相關制約因素,以“風場存量資產效益提升”為目標,提升技術優化改造的研發能力,借助整機廠資源優勢,全方位打造定制化、專業化“6S服務中心”。
明陽風電將率先在吉林市建立由風電運維檢測中心、技術支持中心、備件中心、培訓中心、部件修復中心、設備改造中心組成的風場“6S服務中心”。通過整合供應商、主機廠、周邊客戶資源,為客戶提供完善的服務支撐,減少停機及服務時間,提高客戶風場可利用小時數;制定了“常規承包、半承包、全承包”等符合客戶不同要求的服務模式,通過實驗、檢測、維修細節服務,降低客戶風場運維成本;強力打造運維技改研發能力,已經完成葉片加長、塔筒加高、控制策略優化與控制系統、葉片涂層、渦流發生器等改進提升發電效益等專項研發,制定一系列可實施的整體解決方案,從而有效提升風場存量資產效益。
具有先進水平的關鍵海上工程技術
明陽風電在推出海上風電島的整體實施方案----導管架風機基礎設計、自升式海上風機安裝船的技術創新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海上風場工程施工過程中海纜保護、水下灌漿、震動打樁等關鍵工程技術。
結合歐洲海上風電多年的實施經驗,聯手國際優勢企業和研究機構,明陽風電研發的海纜保護、水下灌漿、震動打樁等技術具有行業先進水平。海纜保護技術將有效避免海纜和風機基礎接頭處在長期浪流載荷下的海纜磨損;自動灌漿設備在灌漿材料大于140MPa條件下,可保證2小時內完成30立方米超高強灌漿料的高質量攪拌和輸送;震動打樁設備可以在常規的浮吊船上進行實大直徑鋼樁的海上施工,并可自動調控垂直度于千分之三以內,低于行業千分之五要求,10分鐘內完成單根7米直徑單樁的沉樁施工,減少了深水單樁施工對自升式平臺或座底駁船的依賴。明陽風電研發的關鍵海上工程技術的應用將降低海上風場后期運維風險及海上風場的建設成本,提高海上施工效率,對海上風電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明陽風電(NYSE:MY)在2015 CWEE上海國際級風能盛會,全方位展示行業領先優勢的技術成果,既是“打造全球頂級風機制造商和清潔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高度戰略自信,也是中國風機制造企業加快從“產品制造”到“技術智造”轉型的成功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