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14年1月4日,國家首次將霧霾天氣納入2013年自然災情進行通報;當不知什么時候起,每天出門前習慣性關注一下PM2.5,再習慣性地戴上口罩;當因為霧霾天氣不想外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時而出現喉嚨不適的狀況;當微博上以“厚德載霧,自強不吸”來調侃霧霾,贏得數以萬計的轉發……霧霾這一環境問題不斷被推至公眾話題的風口浪尖。
霧霾背后,直指能源。應該選擇一個什么樣的能源發展路徑?這不僅關乎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也關乎國家的能源戰略。
今年“兩會”,能源問題成為不二熱點。作為資深業內人士,四川電網發展決策最主要的“設計師”之一,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濟師、國家電網公司西南分部主任、四川省電力公司總經理王抒祥的兩份提案,皆與能源如何更加合理、綠色地發展休戚相關。
從之前的疆電入川,王抒祥便前瞻性地提出了將四川電網打造成為“大電網、大樞紐、大平臺”的構想;如今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并構建西南電網的提議,更描繪出一幅充分開發利用西南地區清潔能源優勢、進而使之成為全國性清潔能源基地的壯闊藍圖。
屆時,必將對我國能源結構產生重大改變,對促進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成為經濟優勢、東部地區環境問題的改善意義非凡。以四川電網為骨干的西南電網,也將成為國家電網公司的重要支撐極和增長極。
清潔之源
在2014年全國各地GDP成績單上,四川省以地區生產總值2.85萬億繼續領跑西部,比上年增長8.5%,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1個百分點。這是四川省10年來經濟增速首次降低到個位數增長。“不以GDP論英雄”,已然成為一種理性共識。然而如何在去年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背景下穩定經濟增勢,成為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心。
巴蜀之地,物華天寶,鐘靈毓秀。在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下,四川按五大經濟區不同特色定位開放型經濟發展,形成了以成都為核心區,川南、攀西經濟區為新興增長極,川東北、川西北為成長帶的“一核、兩極、兩帶”梯度推進、全域開放格局。
水電經濟歷來是四川經濟發展的一張“王牌”。去年12月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文件提出,四川省將按照“流域化、基地化、集群化”的總體思路,加快建設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三江”水電基地,有序推進阿壩東部、阿壩北部、綿陽、甘孜中東部、甘孜南部、涼山、雅安等7個資源集中區域水電集群發展,積極打造嘉陵江、岷江中下游2個電航通道,形成“三江七片兩線”的水電基地基本格局。到2015年底,全省水電裝機容量達到6700萬~7000萬千瓦,2020年達到9000萬~9500萬千瓦,建成全國重要的水電基地。
四川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周江稱,根據上述規劃,在今后5年的時間里,四川省將可能投入不低于3000億的固定資產投資,而依據投資拉動效應,四川將可能在這5年里產生一個過萬億的產業。
與此同時,國家推出的“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重點發展戰略,也為四川經濟和社會發展孕育了新的歷史機遇。長江經濟帶,四川是源頭,也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交匯腹地。“一帶一路”上,進出口貿易互補性強,有20多個國家與四川有經濟文化交流。
四川是全國資源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和西部經濟大省,位于“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域,發揮著承南接北、通東達西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一帶一路”為四川帶來新的地緣紅利,意味著四川從西部內陸逆轉為開放前沿,既擁有了難得的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機遇,更有可能成為國家經濟新一輪增長的爆發點之一。
然而,經濟發展不能以透支環境為代價。當前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
“‘一帶一路’戰略帶動的經濟共振,不僅需要強大的電力支撐,還將帶動沿線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四川、西藏、新疆等省份的清潔能源產業將會迎來更大發展機遇。”王抒祥敏銳意識到,當經濟發展和節能減排同時位于天平的兩端,清潔能源必將成為實現“雙贏”的重要砝碼。
為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的安定團結,同時滿足中東部地區的能源供應需求,改善能源供應結構,藏電和疆電開發步伐已不斷加快。新疆距離華中負荷中心相對較近,四川位于華中最西部,承接疆電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并且也是藏電外送的必經之地。
西部地區能源資源豐富,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五大綜合能源基地的主要分布區域。其中四川省水力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1.2億千瓦,川西高原風電、光電資源規模合計超過4000萬千瓦;西藏自治區水力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1.4億千瓦,是重要的水電后備基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煤炭預測儲量2.19萬億噸、居全國首位,九大風區可開發風電總裝機容量達8000萬千瓦,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僅次于青藏高原。
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長江經濟帶發展指導意見》中,提出“以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等為重點,加快水電基地和送出通道建設,擴大向下游地區送電規模”。在此背景下,四川先后出臺《貫徹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關于推動我省水電科學開發的指導意見》,繼2011年水電發電量、2012年裝機總量超過湖北,成為全國最大的水電基地,伴隨著風電和光伏發電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四川省將成為水、風、光一體化的清潔能源基地。
如果將全國范圍內的電源結構配置比作一池水,由于火電占比較高,導致這池水的綠色和清潔差強人意。那么,當以四川為主的西南地區所釋放出的“清潔”能量一旦注入這池水中,會大大稀釋化石能源消耗“濃度”,對全國能源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作出的貢獻將不容小覷。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四川,無疑是能源結構的清潔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