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已日益成為當今世界的主要能源之一,在所有能源中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大。沒有核電,全世界16%的用電設備將無電可用。
核電與水電火電構成世界電力三大支柱
核電與水電、火電一起構成世界電力的三大支柱。迄今為止,世界能源需求的64%來自燃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顆粒物等,帶來令人憂慮的環境問題。而這些化石物質消耗的迅速增長,使它們在地球上的儲量面臨枯竭的境地。
風力、太陽能、地熱、潮汐能等,只能在一定條件下有限開發,很難大量使用。即便是較樂觀地估計,在21世紀初,上述幾種能源在能源總耗量中的比例還比較低。
目前,核電是技術上已較為成熟且可以大規模經濟開發使用并提供穩定電力的清潔能源。
核電燃料儲量豐富成本低
拿大亞灣核電基地舉例,如果大亞灣用煤,需要燃燒多少燃煤?
據介紹,大亞灣核電基地目前擁有六臺百萬千瓦的在運核電機組,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站相比,相當于每年少消耗電煤約1596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4440萬噸。
如果這些電煤用火車運輸,一年365天不間斷地運輸,每天需要由18列火車運送(一般一節火車皮可運輸50噸煤,一列火車共有50節車廂),全年共需要31.2萬節火車皮。
相比其他能源形式,核電燃料儲量豐富、高密集型、經濟、清潔的能源,有利于資源的合理利用;技術成熟,燃料能量密度高,1公斤鈾-235裂變產生的能量相當于1170噸標準煤,燃料成本低。
此外,其他清潔能源,例如水電、風電、太陽能、地熱和潮汐能等也具有無污染的優勢,但水力發電受自然環境條件與季節影響;其他能源只能在一定條件下有限開發,很難大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