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明,筆者不懂技術,就是順應行業需求,幫大家看看國外的技術趨勢,正趕上全球清潔技術集群協會(Global Cleantech Cluster Association,簡稱GCCA)的2014年后期獎(Later Stage Awards)結果新鮮出爐,覺得雖然不能以偏概全,但總是個表征,能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國內肯定有人知道GCCA,但大部分人應該未曾聽過。說通俗點兒,就是由瑞士人、芬蘭人和美國人牽頭,在2010年成立的一個“清潔技術集群組織組成的集群組織(cleantech cluster of clusters)”,時至今日全世界已有52個清潔技術集群組織(不見中國大陸)參與其中,代表著一萬多家清潔技術企業。
始于2011年的后期獎正是從GCCA旗下的清潔技術企業中選出。必須承認,筆者對這種直譯頗有怨念,中文讓人不明就里,但在風險投資的語境中就容易懂了——相對于種子期和早期來說,后期的投資對象是已經開始商業化生產和銷售,但還沒有上市的公司,大多正式運營了三年以上,有收入,但未必有利潤。
顧名思義,也就不難理解后期獎的22位評委由專注于清潔技術的各種投資人和連續創業者(Serial Entrepreneur)組成了,至于其資格,用兩點就能說明:一是這些人掌管著總價值35億美元的清潔技術投資,二是SE(又稱為串行企業家)的職業生涯本就基于對各種產品或服務市場前景的判斷。
言歸正傳,先看看從2011年到2014年,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拿到了多少后期獎吧(圖1)。初步結論就是,清潔技術美國最強,而且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拉開了相當大的技術勢差,芬蘭和加拿大次之,瑞士和愛爾蘭緊追,比利時頗有潛能,而澳大利亞和中國臺灣正在崛起——這與筆者的行業感知倒是基本吻合。
圖1 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清潔技術水平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