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近日,國外研究機構出示一份調查報告,指出2014年全球智能電網技術收益將達到44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00.8億元),隨著世界各國加大智能電網投資建設步伐,預計2023年,全球智能電網技術收益將增至70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00億元)。這翻了近一倍的數字“蛋糕”是否能再次激勵國內電力設備企業的積極性。
對于電力設備制造企業,國外技術遠勝于國內技術,特別是某些特定環節的關鍵技術,國外企業占據市場絕大部分份額。對于國內的智能電網工程,國家采取大力支持“國產化”政策,比如對于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國家明確將其確定為裝備制造業技術提升和自主創新的依托工程。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特高壓設備要全面實現自主研發、國內生產。除部分關鍵技術可由外方提供支持外,全部由國內企業承擔,鼓勵企業技術研發。因此,就產品受益情況來看,輸變電環中的柔性交流輸電系統(FACTS)、超高壓特高壓設備(如變壓器、高壓開關氣體、絕緣全封閉組合電器等)、特高壓控制保護設備、數字化變電站等,用電環中的智能電表前景巨大。
未來十年,是國家智能電網的大建設階段,也是全球智能電網大發展階段,電力設備的智能化成為這場變革中的關鍵因素。那么,中國電力設備企業如何在國家大力扶持、政策利好的情況下,在全球的智能電網技術領域中標上“中國制造”,國內電力設備企業還需在技術研發上狠下功夫。